微言网

搜索
查看: 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公安“霸总”短剧破圈,打破了政务宣传老套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在公众印象中,“霸总”短剧基本上是无脑的代名词,而最近杭州公安出品的“霸总”系列题材短剧居然“杀”出重围。截至这部系列短剧第五集完结篇发布前,前四集每一集的全网播放量都超过了700万,各平台的点赞量也都轻松破万,上千万网友催更。

这部“霸总”短剧主要是针对杀猪盘、酒驾、招聘诈骗这些生活中常会发生的事例而发,并因此提供法律常识的教育。剧情虽然夸张搞笑,但走红并非偶然,首先在于精准踩中了“干货输出”的核心需求。民警角色化身观众“嘴替”,用正向的法律常识“打败”了“霸总”夸张的剧情和言语,让网友在爆笑之余“学到真东西”。这种“娱乐+实用”的双重价值,恰好击中了当下观众对微短剧的深层期待——人们不仅需要碎片化时间里的“情绪按摩”,更渴望在轻松观看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增量。反观部分微短剧,沉迷于“1胎99子”之类的荒诞设定,用脱离常识的剧情博眼球,最终只能沦为劣质“电子榨菜”,被市场和监管双重淘汰。

“干货”的有效传递,离不开精品化创作的支撑。杭州公安短剧剧本由公安新媒体团队亲自撰写,成员刷上百部短剧、记热梗,只为让普法内容更贴合受众语境;拍摄邀请专业团队,从前一天清晨拍到次日凌晨3点,力求节奏与质感;演员选用入职3个月的真民警,其真实的执勤经历与角色高度契合,让剧情少了“演”的痕迹……这种对内容、制作、人设的极致打磨,与行业内“一周拍完60集”的流水线生产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真诚创作”,用年轻人熟悉的“霸总”梗、密集笑点,搭建起沟通桥梁。微短剧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15秒反转”的套路,而是能引发情感共鸣的真诚。当创作褪去“流量至上”的浮躁,回归对人性、对现实、对文化的尊重,作品自然会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精品化不是高成本的专属,而是对观众审美和需求的尊重,是微短剧摆脱“粗制滥造”标签的必由之路。

如今,微短剧行业已告别“野蛮生长”,站在价值重构的十字路口。这部由真警察出演的短剧,打破政务宣传刻板印象,更以“有趣有料”的特质,为陷入“套路化”“低俗化”争议的微短剧行业,点出了一条“突围”之路——微短剧的“出圈”,不应靠恶俗片名、离奇剧情博眼球,而应以“干货”为内核,用精品化夯实基础,靠真诚连接观众。杭州公安的实践证明,即便是政务宣传类内容,只要以精品化标准打磨,同样能成为“现象级”作品。当更多创作者能像杭州公安这样,放下流量焦虑,深耕内容价值,微短剧才能真正从“电子榨菜”升级为“精神食粮”,在文化传播与市场发展中实现双赢,成为传递正向价值、承载文化使命的重要载体。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