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打卡0元学”不应是营销噱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打卡0元学”,你听过吗?一些在线教育、辅导机构宣称,消费者需要先支付学费,在一定期限内、按照要求完成打卡学习后,支付的学费就可以全额返还。然而,不少消费者参与这类活动后发现,等到申请返现时,商家往往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江苏省消保委为此发出提醒,警惕其中的陷阱。
  打卡返现,本应是双赢之举:商家借此迅速聚拢人气、提升用户黏性;消费者则通过严格自律获得实在回馈,养成良好习惯——这种相互成全的模式有其天然吸引力。然而,若商家在实际执行中打了折扣,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0元学”沦为“空头学”,首先是对契约精神的公然亵渎。民法典明确规定网络平台发布的商品服务信息在符合要约条件时合同成立,双方应恪守约定。消费者已如约完成打卡,商家却翻脸拒不返现,这无疑构成违约,当负法律责任。其次,这也是商家自毁长城的短视之举。诚信乃商业根基,一次轻诺寡信所侵蚀的,是消费者对整个品牌生态的信任地基。
  面对此类风险交织的活动,消费者需保持清醒。选择可靠商家、细读规则条款、保存完整证据链条,皆为护身之盾;与平台协商或依法维权,则是破局之矛。而更深层的智慧,或许在于洞悉学习的本质。学海无涯,若以返现为唯一航标,极易迷失于打卡形式主义的荒岛,而忘却了汲取知识甘泉的本心。
  打卡返现活动本身并非原罪,但若规则不透明、承诺如“画饼”,便是对诚信底线的挑衅。监管部门当重拳出击,对虚假宣传、蓄意违约者严惩不贷,为市场筑牢公平诚信的堤坝。唯愿商家铭记:营销纵有千般机巧,不及一诺之重。于消费者而言,亦需时刻清醒——打卡返现终是末,学有所得方为本。(关育兵)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