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3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录取通知书不是终点站票,而是人生逗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各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正陆续送达,每拆开一封,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的期待与惦念。但在社交平台上,总能听到“终于熬出头”“可以彻底放松了”的声音,仿佛这张纸是一场漫长跋涉的终点。其实,录取通知书更像人生长句里的逗号,它短暂停顿,是为了引出更开阔的下文。

不少人总把录取通知书当成“上岸证”,这种心态或许源于高中教室里那句“考上大学就轻松了”的老话。可真拿到通知书就会发现,它更像一张没有既定路线的地图。一些新生在入学时会表现得比较紧张焦虑,这些不适应的根源,恰恰在于很多学生带着“考上大学就大功告成”的心态,面对自主学习、无标准答案的大学模式时,因缺乏目标感而陷入迷茫——这正是把通知书当成“终点”的认知偏差所致。要知道,高中的竞争是有标准答案的赛跑,而大学是没有固定跑道的旷野;前者拼速度,后者拼方向。若抱着“到站即安”的想法,反倒会错过这张纸最珍贵的馈赠:自主选择的权利,试错重来的勇气。

这张纸像一封带着温度的信,信封上的邮票是“录取”,但信里写满的,是前人走过的路、盼你走好的话——这些藏在字里行间的重量,才是它真正的价值。陕西师范大学连续19年用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一撇一捺”间传递师情。老教授郭祖仪曾表示,用毛笔一撇一捺地书写录取通知书,意在传达陕师大老师们对新生们的期盼,希望他们能修身立学,学以致用。确实,那些深夜台灯下父母的陪伴、讲台上老师反复叮咛等,早已悄悄融进这张纸的纤维里。就像老辈人常说的:“这张纸里,有你自己的汗,也有旁人的暖。”它从来不是某个人的“胜利勋章”,而是一群人用时光共同熔铸的纪念章。

更该明白的是,通知书上的专业名称,从来框不住人生的可能。黄国平博士在论文致谢感人至深,正是这张纸,让大山里那个少年一步步走到了中科院的实验室。他的故事里,录取通知书不是“定盘星”,而是“指南针”——它指了一个方向,却没有限定走法。就像有人在医学院的通知书里读出了人文关怀,有人在工科院校里找到了诗歌的土壤。这张纸的魔力,正在于它给了一个起点,却把“如何抵达远方”的笔,郑重交到了年轻人手里。

此刻,或许有少年正把通知书压在书桌玻璃下面,盘算着暑假的计划;或许有家长在朋友圈里晒出照片,感叹“总算有了交代”。但请记得,这张纸最动人的设计,从不是盖着鲜红印章的“恭喜录取”,而是藏在角落的那句“期待与你相遇”。它像航船的罗盘,带着前人“行稳致远”的叮嘱,却要靠掌舵人自己辨别方向、扬帆启航。毕竟,航线从不由罗盘决定,而由手握罗盘的人选择。

人生这趟旅程,重要的不是拿到哪一站的票,而是握着票的人有没有勇气继续往下走。逗号之后的故事,要靠每个握着它的人,用汗水和坚持一笔笔写下去。

作者:徐彤彤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