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5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梗”更要有“料”,文旅才能长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17 11:4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错过了一个梗会怎么样?各地文旅的答案:会补上。近年来,不少地方文旅官方账号似乎纷纷“觉醒”——宣传套路不仅打破了过去一本正经的行政口吻,而且集体转向“发疯式营销”。(4月14日 中新网)

邯郸文旅开“道歉大会”吸引八十多万人点赞、辽宁文旅惊现“气泡音霸总”、仙岛湖文旅的“重生文学”涨粉20倍……地方文旅账号们好像真的变成“重生”文学的主角,主动卸下“严肃感”面具,走上“网感”之路。

为什么各地文旅都使出浑身解数追热梗呢?当然是为了“蹭热度”。在去年,哈尔滨用“讨好型市格”狂揽1.35亿游客;黑神话带火山西古建游;甘肃天水麻辣烫和淄博烧烤爆火出圈,各地文旅终于在短视频赛道看到了门道,发布与近期网络热梗相结合的创意视频持续“出圈”。“玩梗”,或许也成为了各地文旅的“生存法则”之一。

文旅长红的密码,不仅要“有梗”,更要有“料”。尽管地方文旅局的创意视频在网友们的心中埋下一颗“旅游”的种子,但在这背后,更需要有硬实力的支撑。在天水麻辣烫意外爆火之后,天水效仿淄博、哈尔滨,连夜改善基础设施、开通麻辣烫公交专线及机场接驳车,市场监管部门严控涨价,本地人积极参与宣传,如呼吁“让外地宝宝先吃”,形成“全民宠客”氛围;天水借麻辣烫热度推广伏羲文化、麦积山石窟等历史遗产,推出“麻辣烫+文化体验”旅游线路,吸引游客从美食延伸至深度游。这一成功案例,不仅打开了“流量”窗口,还打造了“留量”密码。

除此之外,文旅宣传“玩梗”还应适度,避免同质化。当多个城市争相模仿“南方小土豆”“滨子”等热梗时,游客对千篇一律的“玩梗”套路逐渐审美疲劳,地域特色反而被消解。

文旅玩梗的终极战场不在热搜榜,而在游客的记忆里。只有当文旅宣传像哈尔滨用百年马迭尔冰棍串起侨民史、泉州以南音琵琶活化海丝故事时,流量才能沉淀为文化资产。与其争当“梗王”,不如做“讲故事的人”——毕竟能长红的,从来不是热搜,而是独属于各个地域的一方水土。

作者:唐明星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