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0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制造业突围:半月连发三份文件强调“工业立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13 10:0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剑指万亿级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深圳产业发展正在酝酿大转向,一再强调“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剑指万亿级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5月26日到6月8日,半月内连发三份重磅文件,将制造业放到了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

5月26日,深圳发布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30条举措,明确“开创工业立市新格局、争创制造强市新优势”;6月6日,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6月8日,深圳科创委、深圳发改委、深圳工信局三部门联合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

动作频频背后,深圳向外界传递出“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的积极信号。而为何在此时将制造业的发展提到一个新高度?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在国际产业竞争“两头挤压”的环境中如何突围?三份重磅文件互为犄角,深圳已经打响突围战。

6月10日,南都《湾区大钱进》栏目特邀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后张国平连线对话,解读其中深意。

A

示范

深圳提“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具备示范意义

制造强,则经济强,制造业历来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全省制造强省建设迈上重要台阶,制造业整体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

工业制造业是这座城市的底色

彭澎认为,在深圳提出“工业立市”前,广州市两会上也提出“制造业立市”,广深两大城市都将制造业放在了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实际上反映了广东省打造“制造业强省”的战略,广州和深圳只是将政策本地化。在他看来,“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不只是深圳的思路,也不只是广东省的思路,而是整个中国的战略体现。广东省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省要打造制造业强省,实际上是中国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在世界产业格局中的地位。

彭澎表示,中国有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广深制造业比较发达,深圳提出“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具备示范意义,“超大城市不能放弃制造业,而应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同时,提出“制造业立市”也是基于“双循环”的考虑,产业链供应链方面要补链强链,这是“制造业立市”的重要背景。

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更是我国的工业重镇,工业制造业是这座城市的底色。而强调“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正是其产业发展中先行示范的题中之意。

从制造业出发提升经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张国平也认为,深圳正在建设先行示范区,在制造业做出的成绩和探索对全国起着示范作用。无论从国际环境,还是从国家战略或省级上位规划,都体现出深圳的担当。

他指出,从国际环境来看,欧美国家有制造业回流趋势,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低成本制造业也在奋起直追,这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一定压力。同时,疫情不断反复,全球供应链的安全也至关重要,从制造业出发来提升整个经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张国平表示,深圳相对于其他一线城市,工业制造业的占比要高出十个点甚至十几个点。深圳提出“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的目标,将制造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稳住制造业的基本盘,就稳住了科技驱动制造业发展的基本载体,就稳住了承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产业主体。深圳提出“制造业立市”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也承载着打造深圳长远竞争力的重大任务和目标。

B路线

“20+8”是深圳打造具备全球影响力创新高地的路线图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在过往的产业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今在“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的战略目标驱动下,进一步拓展到“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8大未来产业”的产业集群,产业转型升级的能级不断提升。

“20+8”产业集群如同集团军作战

在张国平看来,相对于以前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8”不仅仅是产业数量的拓展,更是精准度和战略思维的转变,可以理解为战略集群治理模式的转变。“以往我们提到产业链时,更多是线性地强调产业的下游、中游、上游,但战略集群强调面,强调相互关联性和网络性。”

张国平表示,产业集群如同集团军作战,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目前深圳的产业发展已经到了网络化、集群化发展阶段。如果深圳制造业想要迈入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产业集群发展是必经之路。

深圳是领头羊,要站在产业链的高端

在深圳的“20+8”产业集群中,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包括: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数字创意产业集群、现代时尚产业集群、工业母机产业集群、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大健康产业集群、海洋产业集群。

8大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包括: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

彭澎则认为,“20+8”和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0+8”都能在七大战略产业里找到相应的产业方向,“20+8”更加细分、更突出重点,在深圳主攻什么,要突破什么方面更加具体,更加清晰。他强调说,深圳是领头羊,要站在产业链的高端,站在整个珠三角城市体系中,明确自己要干什么,树立明确的定位。总而言之,“20+8”实际是深圳打造具备全球影响力创新高地的路线图,这是“20+8”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很重要的区别。

不难看出,深圳动作频频背后,明确了世界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把握当前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圳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的出发点,抢占世界产业竞争格局的制高点。

C突围

深圳制造业面临“两头挤压”,做好四点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初,深圳公布2021年度成绩单,有两项重要指标双双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首度突破3万亿元,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但在深圳官方的表述中,也提到深圳制造业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业独大不利于系统化竞争平衡性发展

彭澎表示,官方文件并没有展开阐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但从观察出发理解问题,首先表现在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缺链、断链、弱链问题,“(产业链供应链)可能已经够大,但不够强”;其次,诸多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产业链条的完整和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这是需要主攻的两大方向。

张国平说,深圳GDP总值突破3万亿元,这是非常喜人的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仅比上年增长4.7%,而拖累深圳的工业发展速度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产业。

“从深圳的产业构成来看,通讯设备制造业是支撑深圳工业的主导产业,也是深圳的第一大产业。2022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构成中,通讯设备制造业占比达到61.4%,这样一业独大现象不利于系统化竞争平衡性发展。而且,虽然产值大,但很多关键性技术、关键元器件依然受制于人,部分上游基础材料、高端芯片以及关键元器件依然严重依赖进口。”张国平介绍说,深圳在基础科研、标准制定、场景应用上还需下大力气补齐短板。

让越南商品中也有广东制造业的含量

同时,深圳制造业还面临“两头挤压”局面。“一头”面临美国鼓励产业回流,欧洲政策大力支持半导体产业,日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领域的竞争;“另一头”面临以越南为代表的制造业奋起直追的压力,深圳制造业亟须“突围”。

“如此挤压的态势,确实是很重要的挑战,应该未雨绸缪。美国提出制造业回流,正在完成相关布局,但我认为美国制造业回归,并不是所有车间的回归,而是保证掌握核心技术,掌握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技术。”彭澎认为。

彭澎还表示,近几年广东制造业确实有向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外流的动向,但还不能称为趋势。这背后有复杂的因素,不仅是成本问题,还有贸易保护主义打压导致的外流,但外流不一定导致我国产业失去发展空间,而应该考虑:如何和东盟国家产业合作,让越南商品中也有广东制造业的含量。

张国平认为,深圳制造业在承受两端夹击,产业向上端发展,美国和欧洲是很大的阻力。下端的东南亚国家也在奋起直追,要素驱动型发展对深圳而言已经难以形成竞争,深圳制造业要突围,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做好产业集群生态,二是做好对企业的服务,三是政府要引导搭建产学研资多方合作的公共技术平台,四是要重视应用场景的落地转化。

D聚焦

南都湾区新实业深调研

持续关注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新动能,壮大新实业。去年12月,南方都市报以“新实业”率先破题,启动了湾区新实业深调研,聚焦新技术、新制造、新产业,推出了系列新经济报道,共同见证湾区产业发展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进程,探寻高质量发展之路。

“湾区新实业深调研”启动以来,南都湾区新实业调研团先后调研了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现了一批优秀的新实业企业,引发了产学研资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在持续聚合产学研资等多方力量,助力湾区实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实业企业、产业成长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增长极。

去年年底,南方都市报邀约来自产学研资的各界嘉宾代表,成为南都新实业调研团的专家顾问,集众智、聚群力,为深调研提供智力支持,以多维的视角、多方的观点,为湾区企业和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目前,南都湾区新实业调研团顾问团成员包括: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深圳大件事传媒董事长陈文定,南方都市报编委王莹,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守宇,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创新部部长邱四海,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张瑞锋,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吴立。

值得关注的是,南都湾区新实业深调研已开放企业报名通道,欢迎企业报名参与,报名审核通过后,我们将组建来自产学研资的调研团,前往调研。贵公司将有望得到来自产学研资的多方助力。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