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5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交通违法影响孩子评三好学生,这关孩子什么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0 17:3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和光
最近,郑州召开全市学生安全出行综合管理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进一步保障学生安全出行,严厉查处电动自行车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违法车辆接送学生,车辆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同时优化学校周边的信号灯等交通设施。值得注意的是,接送学生车辆人员交通违法行为将纳入学校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班级、三好学生考核评价范围。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流浪地球》中这句魔性口号在郑州有了新版本,那就是“爹妈不规范,孩子泪两行”。学校周边存在诸多交通违规乱象,交警部门积极治理,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原本是职能所在。但是,“家长违规、孩子挨罚”这一举措不仅有违行政治理的程序正义,也与现代法治精神背道而驰。
其中的不公平、不合情理,连十几岁的孩子都一目了然。在采访中,有孩子直言“这关我们什么事儿,这应该是家长的问题,这影响我们的荣誉感。我们辛勤劳动才得到的一个三好学生,被家长给搅和了,那我都要哭出来了。”
然而,让人疑惑的是,连孩子寥寥几句话就能指出问题所在的政策,却是不少地方常犯的错误。近年来,这种“爹妈犯错、孩子连坐”的规定,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规定家长在学校附近违规停车时间过长,孩子在学校的考评会受影响。2018年10月,山东菏泽某学校将家长驾驶超标电动车与学生的“道德品质分”挂钩,通过对学生扣分向家长施加压力。2016年,杭州也出现过家长在校外机动车道黄线内停车,将扣除班级集体分,并影响三好学生考评的报道……
这样的新闻,几乎年年都有。违规的名头可能每个地方都有新花样,反正最后被坑的都是有苦难言的学生娃们。
不可否认,学校周边相对恶劣的交通环境,一部分原因确实与家长集中接送孩子有关。以郑州为例,一些家长随意停放电动车、不戴头盔这些行为,给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已经发生的一些案例也让人触目惊心。用孩子“受罚”来震慑家长,可能比对家长进行处罚更有效、更管用。
这种行政执法部门动不动就爱出台“连坐”制度的行为,暴露出一些地方落后的行政理念和懒政作风。而从不止一个地方在同一个制度翻车来看,“连坐”规定为何如此根深蒂固,也值得引起反思。
尽管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施行中罔顾程序正义,非但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还会带来更多隐患。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在引发争议后,不少地方的这种制度或是被马上改正,或是不了了之,而无论是哪种结果,朝令夕改,影响的都是有关部门的权威和政策的公信力。
回到郑州这次专项整治行动本身,实际上,除了这条有争议的条款之外,当地也采取了远距离分流、临时限行、优化警力配置等诸多科学有效的措施。从新闻来看,这些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学校周边从拥挤不堪变得安全有序。这些都值得肯定。在这种语境下,“家长违规、孩子挨罚”的规定实在是画蛇添足,大可不必。
这也给地方行政部门提了个醒,制定政策的时候要“用脑袋”不要“拍脑袋”。在实践中,要摒除管理上的简单粗暴,遏制动不动就爱出台“连坐”制度的冲动,不顾程序正义、“唯结果论”终究是行不通的。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