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媛 近日,东莞一名男子向12345平台写信:“我妈妈是清洁工,早上4:30开始清扫马路,5:25路灯熄灭时天还很暗清扫很不方便,申请路灯亮延迟15分钟”。 广东东莞大朗镇城管分局收到来信后,经协调,将该路段路灯的亮灯时间调整为晚上19:15到隔天早上5:45。不仅满足了来访人15分钟的需求,还多加了5分钟,来访人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该路段环卫工在路灯下清扫街道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这个故事真让人暖心。围观者既能感到儿子对母亲的深切关爱,又能体会到城市人性化管理的温度。大部分人因为忙碌,对父母的关心大多停留在口头叮嘱上,很少会设身处地思考老人的处境,倾听他们的抱怨,想办法化解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而新闻中的儿子,不仅注意到母亲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还付诸行动,向公共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他的拳拳孝心让人动容,正如网友所说,他申请延迟的15分钟,不仅照亮了妈妈脚下的路,也温暖了妈妈的心。 根据季节合理调节路灯时间,为市民和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清晰的照明环境,是地方城管部门的职责,但难免会有疏忽。面对来信者的恳求,广东东莞大朗镇城管分局没有敷衍塞责,而是迅速派人进行实地调查,在发现路段的路灯开关设定与实际天亮时间有偏差后,跟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将路灯光亮延长了20分钟,堵上了出行安全的漏洞。他们的及时响应和快速处理,成全了儿子的孝心,让公众看到了政府部门的高效和务实,让环卫工人感受到主管部门的人文关怀。 在过去的新闻报道里,环卫工人常常扮演着被欺负的角色。他们工作繁重,风里来雨里去,角色不可替代,但普遍境遇不佳,收入低微,被上级苛刻对待的事时有发生。有的因为大冬天马路边烧火取暖被开除,有的因为奇葩的考核标准被动辄罚款。公众心疼他们的处境,再三呼吁社会和相关部门善待和尊重这一群体。 大朗镇城管分局的果断行动,对新闻中儿子关爱的回应,对环卫工人安全的重视,满足了公众一直以来的诉求。调整路灯时间,看似事小,但对该路段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来说,关系重大。很多环卫工人都是老年人,年轻人摸黑出行都会提心吊胆,何况反应力相对迟钝、需要在马路上专心清扫的他们。过去,即使在白天,因过路司机的不文明驾驶,环卫工人被撞身亡的事故不在少数,摸黑作业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大朗镇城管分局调整路灯亮灯时间。图片来源:广州日报2017年年底,哈尔滨发生了一起车祸,在桥面作业的7名环卫工人被汽车撞倒,致5死2伤。据悉,凌晨4点到6点间,是该地环卫工作的“大扫期”,也是环卫工的“黑色两小时”,光线昏暗,加上汽车司机疲劳驾驶、车速过快,导致悲剧的发生。 因为大朗镇城管分局的积极作为,该路段环卫工不用再摸黑作业,新闻中儿子的担忧得到了大大的缓解。但其他地方有类似遭遇的环卫工,就可能没这么幸运了。环卫工一直是一个失声的群体,他们年龄普遍偏高,知识水平有限,不好找其他工作,只能靠扫大街来维持生计。如果没有家人为其权利奔走,如果上级部门不主动慰问关爱,对其诉求视而不见,他们很可能得一直忍受危险的作业环境,在无人问津的角落,承受不为人知的伤害。 大朗镇城管分局备受公众赞誉的举措,既是表率,也是提醒。城市管理应该让每个人都有安全感。环卫工人为城市做出重大贡献,他们的生命理应得到尊重。地方上需要主动关注环卫工人的诉求,排查隐患,降低环卫作业的危险系数,为他们筑起安全的屏障。什么时候,像大朗镇城管部门的积极作为,不是令我们感动的个案,而是一种常态,那才是环卫工人的福音,才真正彰显了城市的文明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