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湾联合报社论 全民正苦于抗疫,台湾中南部近来更同时饱受淹水之苦。不过三个月前,台湾才历经一场百年大旱,各地水库几乎见底;谁能料到,百日之内竟旱涝交织而至。四年前,蔡政府投入2500亿元(新台币,下同)前瞻建设水环境计划,夸言要让台湾不缺水、不淹水;没想到,三个月内台湾从缺水演到淹水。事实证明,施政不做务实功只重大内宣,都通不过老天爷这一关。 历任政府都在喊治水,从扁政府编列八年800亿的治水计划,并一路追加到1160亿;马政府的流域综合治理计划,又投入660亿;蔡政府又假“前瞻”之名,再加码两千多亿元。其中,民进党主政的中南部县市,往往能分得大把预算。但十多年下来,并未改变淹水的宿命,不待颱风检验,往往一场豪雨就打回原形。原因是,这些预算多半流于绑桩,数千亿公帑变成打水漂。
近年极端气候愈发频繁,旱涝交替,成了台湾的现在进行式。数月前,我们才经历罕见大旱,农田休耕,一些地区民生用水供五停二,水库干涸。四年前蔡总统宣扬“水环境计划”时夸口,将为台湾打造不缺水、不淹水的未来;结局却是台湾刚熬过缺水,立刻又迎来大淹水。所谓前瞻治水计划,其实拿了大笔预算让地方做一些皮相的水环境治理,甚至破坏了原本的生态。当初胡乱填写的考卷,如今被老天爷死当也是刚好而已,只是苦的是人民。 除了假治水真绑桩外,蔡政府从不务实面对气候变迁问题拟定因应对策,甚至还违逆节能减碳的世界潮流。极端气候是全球性问题,近来欧洲西部遭遇百年洪灾,中国大陆郑州历经恐怖暴雨,都加速了欧盟推进减排的脚步。欧盟拟于2030年降低55%的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大国近期陆续喊出2050年净零碳排目标。反观台湾迟未宣示,连《温室气体减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都还卡在环保署。 欧盟上月公布碳边境调整机制法案,2023年至2025年试运行,并将在2026年起正式对出口至欧盟的高碳排课征关税。碳关税实施在即,台湾至今未制定碳费征收机制,在政府不愿面对节能减碳的全球趋势下,政策不明、进度落后,也是必然结果。不仅如此,苏内阁更是大开节能减碳的倒车。为降低移动污染源,赖清德在行政院长任内曾宣示,从2020年起以每年平均约5%的速度限缩约五万辆机车牌照的发放,并在2035年达到禁售燃油机车的目标。但这些目标,在苏揆上任后不久,就在业者的压力下喊卡。 不仅如此,环保署更屡屡推出争议补助政策。过去民众淘汰二行程老旧机车换购电动机车,可享分级补助;但环保署提出新购补助,消费者不必淘汰老车,新购电动机车即可申请补助,完全无助减少移动污染源的排放。更可议的是,新购电车补助于去年取消后,环保署又在“油电并行”政策下祭出七期燃油车换购补助,比照电动机车每辆补助五千元,各县市也纷纷效法加码。 这项错误补贴政策,造成七期油车换购热潮,补助数量达电动机车的五倍以上,造成电动机车增幅大倒退。更荒谬的是,其补助款竟来自空污基金,去年共补助14.9亿,燃油机车就占九成,几乎吸光所有基金。环保署长张子敬是苏贞昌的子弟兵,从阁揆到署长,都在做永续的反面示范。 极端气候步步进逼,但蔡政府只做表面功夫的治理心态,及讨好业者的反永续作为,不怕把台湾推向“气候难民”的困境? 来源:台湾联合报社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