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56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生未捐款排队录像发家长群,这是哪门子的德育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0 17:4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 徐媛
近日,湖南湘西一小学二年级老师,让没有捐钱的十几名学生站成一排,拍视频发到家长群里并说请家长支持一下。家长看了后,有的因为尴尬捐了钱,有的觉得献爱心变成强迫式,对此很气愤。当地教育局回应,已经对老师进行严厉批评教育,会走正规流程实事求是处理。
据学生家长称,这次捐款是由学校组织,建议每个学生捐六块钱。学生并非特意不捐,而是忘记告诉家长,没想到会被老师排队录像,发到家长群示众,有家长把视频上传到抖音。家长表示无法理解老师的用意,既然是献爱心募捐,理当自发自愿,为何要让年幼的孩子和家长如此尴尬狼狈。而老师在微信群里辩解称,这不是罚孩子站,而是“请家长支持一下”的方式,这也是德育教育,希望家长理解。还跟家长说,“今天必须完成任务”。
从群里的对话来看,至少在教育局介入之前,涉事老师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家长已经表示气愤和不解,老师却我行我素,为自己的行为强加正义。表面上是“请家长支持一下”,实际上是搞道德绑架,以公然羞辱孩子的方式,挟持家长,让他们乖乖就范。或许在老师看来,捐六元钱不是什么大事,但家长这都不配合,只好使一点雷霆手段,让他们晓以利害,还美其名曰“德育教育”,殊不知老师此举才是道德低下和对爱心的践踏,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也侮辱了师道尊严。
当地教育局称,已经对老师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相信这位老师会为其鲁莽、欠考虑的行为付出代价。但事情并没有就此告一段落。因为整个捐款活动仍让人一头雾水。在常人看来,既然是爱心募捐,那就是个人量力而行,为何搞得像按人头收费一样,规定每人6元钱?
众所周知,学生没有经济来源,所谓募捐活动,无非是想要家长慷慨解囊。那学校至少得发出倡议书,让家长知道,是针对什么项目募捐,捐的钱要用到哪里。不向家长做清楚的说明,合情合理的动员,就让学生回家口头带个话,如此敷衍草率,这跟不明不白的强制收费有何区别?数额再小,哪个家长会掏得心甘情愿。
学校以爱心募捐之名,强制捐款,一直被大众所诟病,但层层禁令之下,总有一些地方蠢蠢欲动、故态复萌,动不动就想割一轮韭菜,因为学生数量庞大,好组织,易动员,家长碍于老师的面子,大多乖乖顺从,不会过多计较,一大笔款项便可轻松收入囊中。至于这些钱去了哪里,用作何用,捐款人无从知晓,也不敢过问。因而捐款游戏源源不断,屡试不爽。
有众多的前车之鉴和从小到大非自愿捐款的切身经验,公众难免怀疑,这次湘西的捐款事件,是在旧戏重演、重蹈覆辙。老师野蛮的操作方式固然需要严厉批评,但行为背后的原因也很重要——到底是什么了不得的捐款活动,让其出此昏招,向家长强行索捐。是个人借献爱心之名创收,还是在完成自上而下的任务?老师对家长说“今天必须要完成任务”,若属实的话,那是谁规定的任务,是学校还是相关部门,是谁将手伸向了没有收入的孩子?
老师说这是提醒家长支持一下
这类强行索捐让人反感、厌恶,除了它成为学校和地方的敛财手段之外,它还让学生在幼小的年纪中,见到了社会虚伪不堪的一面。索捐的金额虽小,但留下的阴影面积极大,甚至可能让他们对爱心、真诚、助人为乐这些美好的价值,产生根本性的怀疑。最好笑的是,在这次事件中,老师竟然还将其包装成“德育教育”,这是哪门子的德育教育呢,是教学生在如何撒谎骗人,扭曲爱心的本意,还是如何用卑劣的手段强迫他人满足自己的目的?
但处罚老师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能够如此“胆大妄为”,相信不只是对捐款活动的理解有偏差,背后有没有更大的力量促使老师想方设法完成任务,甚至逼迫其不得不这样做,这是世人更为关心的,也往往是问题的本源。相关部门不能点到为止,还要深挖根源,方能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