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新解(1)
蒋成博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自古至今都有源于“三皇五帝”的说法。不论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民族,龙的传人,龙凤后裔,还是说自己是中华儿女,中国人,都得从“三皇五帝”典故谈起。“三皇五帝”几乎成了我们中国人先祖的代名词。那句广泛流传的诗句“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更使这一典故深入人心。大凡中国人,没有不知道“三皇五帝”四个字的。
但是,如果要问“三皇五帝”是哪三皇、哪五帝的话,能够说全的,可能为数不多了。
那么,“三皇五帝”究竟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还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们到底是哪三皇、哪五帝呢?作为一名中国人,不能一概不知。
“三皇五帝”一说,首见于汉代成书的《周礼》一书,其《周官·春官·外史》章曰:“掌三皇五帝书”。
虽然史学家与神话传说的说法不尽相同,仔细分析之后不难发现两者的说法并无本质差异。一般而言,他们都是采取简化的方式去描述一段历史的。
在古代,三与五,皆生生之数,古人对生殖、数字、动物、植物等的图腾崇拜,逐渐形成崇三尚五的习俗,最终以三五之数,象征生命万物生生不息,活力无限,和谐统一的整体宇宙模式,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宇宙生命蓝图。
可见,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之说,只不过是人们希望通过突出三、五之数,弘扬宇宙生命万物的三五之德,彰显生命万物生生不息,活力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然本性罢了。然历史本身不是三或五的简单罗列,不必一味地固守三、五规律。
因此,“三皇五帝”典故,可以有广、狭之别。它可以是三皇和五帝两部分内容的简称,是谓狭义“三皇五帝”;还可以是三皇、五氏、五帝,以及三王四部分内容的简称,是谓广义“三皇五帝”。
本文倾向于广义“三皇五帝”一说。这样一来,在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上古人物,便可归纳为盘古、三皇、五氏、五帝及三王九位先祖了。
盘古因开天辟地,当为天下第一始祖,盘古之后是三皇,三皇有多种说法;三皇之后是五氏,五氏主要包括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五位神祇;五氏之后是五帝,五帝也有多种说法;五帝之后是三王,三王主要包括夏朝的大禹、商朝的汤、周朝的武王姬发三位帝王。
其中,盘古开天辟地,五氏各有所长,三王建立三代,疑问和异议相对较少,三皇和五帝,众说不一,比较繁杂,需重新梳理,辨明主次。
三皇之说有多种。
第一,天皇、地皇、人皇。《古今注》曰:“所谓三皇,就是三才。”三才即天、地、人三者概称。《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春秋纬》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
第二,伏羲、神农、黄帝。先秦古籍《世本》曰:“三皇世系: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汉空国安《尚书序》和皇甫谧《帝王世纪》三皇均为伏羲、神农及黄帝。《玉函山房》辑佚书引《礼稽命征》三皇亦为伏羲、神农、黄帝。
第三,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说:“遂人以火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伏羲以人事纪,故托羲皇于人;神农悉地力,故托农皇于地。”
第四,伏羲、女娲、神农。《春秋运斗枢》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
第五,伏羲、神农、燧人。《白虎通·德论》三皇为伏羲、神农、燧人。
第六,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号篇》三皇为伏羲、神农、祝融。
第七,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引》三皇为伏羲、神农、共工。
第八,天皇、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本纪》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五帝之说也有多种。
第一,黄帝、颛顼、喾、尧、舜。我国目前公布的历代纪年表及司马迁《史记》均以五帝为起始纪元,五帝依次为黄帝(轩辕)、颛顼、喾、尧、舜。黄帝被排在三皇之外。《史记》主要依据《大戴礼记》的《五帝德》和《帝系》划分的。《国语·鲁语》、《吕氏春秋·古乐》等均持此说。
第二,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易·系辞》、《战国策·赵策》、《庄子·缮性》、《淮南子·俶真》等均持此说。
第三,伏羲(太昊)、神农(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淮南子·天文》等均持此说。
第四,少昊、颛顼、喾、尧、舜。先秦古籍《世本》曰:“五帝世系:帝少昊金天氏,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
第五,五帝为五方神灵。东汉王逸《楚辞·惜诵》曰:“东方太昊(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把五帝分为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五位神祇。
待续……
2011年8月5日初稿
2014年5月8日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