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44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光明网评:马云所言或未危言耸听却张冠李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21:2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光明网评论员:昨天(10月25日)有媒体报道说,在前天的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蚂蚁集团实控人马云发表的演讲引发各方关注。

曾允诺退休后当一名老师的马云,以“外行非专业人士”的身份,瞄准时下的金融监管火力全开:“全球很多监管部门监管到后来,变成了自己没有风险,自己部门没有风险,但是整个经济有风险,整个经济不发展的风险。未来的比赛是创新的比赛,不仅仅是监管技能的比赛。”他并指当下中国金融面临的“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而是仍缺乏健康金融系统的风险”,“今天是这个不许那个不许的文件太多,政策太少”。马老师说得兴起,剑指当代世界金融体制的基石之一的巴塞尔协议,称在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金融运作就像让“一个老年人俱乐部”来解决运转了几十年的金融体系老化的问题、系统复杂的问题,而中国金融业是“青春少年”,由此马老师也质疑现行国际监管规则以及中国金融业“与国际接轨”的思路……

如果看看当下中国金融业里昨天“跑路”今天“爆雷”的景象,马老师所言指的中国金融业监管存在问题,当为不虚。但是,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却不是“问题”二字所能涵括。显然,如果真如马老师所言“这个不许那个不许”,那么就不会有支付宝、蚂蚁金服。如果事实上就是存在“这个不许那个不许”,中国手机支付的用户规模却能“弯道超车”至全球前列,同时也存在此起彼伏的“爆雷”,那么只能说明金融监管管的不是地方,该管的没管,不该管的反倒管了。

可是,如果说金融监管是不该管的管了,该管的没管,那么,支付宝、蚂蚁金服这样的金融创新应该归类于“老年人俱乐部”下的“该管”项,还是“该管没管”项呢?这样的逻辑矛盾,非有先置的张冠李戴而不可。当然,问题可能还不是张冠李戴这么简单。因为马老师上述演讲,并非是茶余课后的闲篇,而是在蚂蚁集团就要上市(IPO)大背景下的有的放矢。最近一段时间,蚂蚁集团的估值不断攀升,其最新数值已超3万亿,将成为有股票市场以来规模最大的IPO。然而,所谓市值者,股民的钱是也。

这么多股民的钱,怎么监管是个问题,没有监管则是万万不行。在此,巴塞尔协议是否为“老年人俱乐部”是一回事,该不该由“老年人俱乐部”管则是另外的问题。作为世界银行业间的协调监管机构和监管标准的制定者,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与之“接轨”。也正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协议(III)对蚂蚁金服类的金融业务一并纳入监管。没有这种监管,IPO规模和“爆雷”的声响肯定会成正比。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