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利奇马”离境,杭州雨过天晴 临平五中避灾安置点,农民工撤离后 不想弄脏干净学习的地方 将学校打扫得焕然一新 还留下神秘的59字黑板报... 他们总是不容易被记住姓名 每天穿梭在烈日下,风雨中, 干完“这一票” 转身消失在成千上万的民工兄弟中...... 台风过境,避灾点民工撤离后 学校焕然一新,还留下刷屏的黑板报 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走了。 风雨过后,杭州天空一片瓦蓝。 8月11日早上5点多,晨曦微露,舜元建设最后一批100多位工人陆续从临平东湖街道中心避灾点——临平五中撤离。 披着晨光,扛着包裹,他们笑着结束了在这儿两天两夜的避灾生活,重新回到了工地。 一个多小时后,安全负责人金林军刚走进安置工人的报告厅准备做收尾工作,却被台前黑板上几行字牢牢吸住了目光。那是一封特殊的感谢信: “真诚感谢中国共产党、东湖街道人民政府、各位老板、各界人士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关怀和无微不至的帮助。” 
短短59个字,字迹歪歪斜斜,甚至有点像小学生。 两天前,这里刚刚作为防台避灾点,安置了约1700多位农民工兄弟。这份“杰作”不知道是哪一位离开前偷偷留下的。 再看看安置大厅,角角落落都被打扫清理得比之前还要干净! 金林军发了一条朋友圈,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张图片在东湖街道抗台一线人员的朋友圈“疯传”。 

没人想去的避灾点 “台风有什么大不了?” 昨天下午,我们来到舜元建设的工地,想找找那位留下大作的兄弟。 安全负责人金林军正在一个个询问,他摆摆手,“还是没找到。 ” 金林军说,他还真没想到,本来一个个都憋着气的,不愿停工避灾,到最后来了这么一出,“我也挺感动的”。 51岁的夏廷军就是起初不愿停工避灾的工人之一。 太阳灼人后背,他刚刚下工,看着我们来采访,用安徽口音的普通话笑呵呵说,“好得很,好得很。 ” 去年11月,舜元建设在余杭的房产项目开工,时间紧,夏廷军跟每个工人一样,不想停工,心里觉得台风也没什么大不了,“去那个地方(学校)紧张,也怕麻烦别人。而且我们停下来,没活干啊......” 话到这里,刚刚毕业的工友小伙小余也凑上来,“哎,工人兄弟出工有钱赚,突然一下就我们停工,心里肯定不乐意。” 9日下午4点,“利奇马”登陆浙江已不到12小时。 在统一要求下,舜元建设的工人们陆续被叫下脚手架,带着内心的不情愿,前往临时开放的避灾点——临平三中。 到了才知道,有另一个项目组已占了场地。 天在下雨,人又进不去,一大票工人们交头接耳,带着怨气,仿佛马上就要炸了。 金林军赶紧与东湖街道联系,得知临平五中还有余位,赶忙转移。 “哪里知道到了地方,一个报告厅太小又容不下,后来把二楼报告厅开出来,才平复下来。我真的紧张死。”金林军说。 
当晚,每个工人都有了自己休息的地,从街道领来了面包、八宝粥、矿泉水等物资。 大家没想到,连卫生纸都有发放。 甚至有人淋了雨感冒,第二天就来了医生做检查。 工友们躺在凉席上适意地打着牌,刷着手机; 另一个厅里,大家看着深夜电影,很快,鼾声此起彼伏。 街道工作人员仍在安顿深夜最后一批前来的民工兄弟,而外面,超强台风“利奇马”带着疾风骤雨正式登陆浙江...... 
“别弄脏了学习的地方” 我们文化不高 但都是有素质的民工 这两天,对民工兄弟来说成了难得的休息日,大家从最开始的不乐意,到后来发现过得还挺惬意。 
10日晚上11点,“利奇马”中心移出浙江,风停雨歇,一部分工人返回了工地生活区。 街道工作人员都没想到,临走之前,民工自发给报告厅打扫卫生——收拾完大件垃圾,灰尘分好几次通通扫进簸箕,地板也拖得反光锃亮——他们还怕自己弄脏了这个学习的地方。 

工友们打扫完报告厅后陆续撤离,就跟孩子们放暑假一样。 
昨天,我们在工地问起工人们这两天的经历,有人打趣地说: “这么干净的学校来安置我们,大家都想维护好这里的环境啊,我们文化水平不高,但都是有素质的民工哦。” “我组织不好语言,反正就是谢谢,谢谢!” “那个黑板我也不知道谁写的,其实也是我想说的话,我没文化,让我写么,也跟这个差不多。” 我们离开时,还是没找到这位留下板书的工友,只能想象——撤走的前一夜,是不是有一位可能没有读过很多书,皮肤黝黑的兄弟,用满是老茧的手偷偷写下了真挚话语? 昨天,东湖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祝晶晶也在朋友圈里刷到了好几次同事们发的“黑板报”故事。 48小时没怎么合过眼的她刚刚补了个小觉,心里觉得挺满足,“这是对我和同事们最好的肯定了吧?看到这么可爱的民工兄弟,实话讲为他们通宵工作,我也乐意的呀!” 我们找了一整天,也没找到这位 不知名的民工兄弟 他是谁?请帮我们转发并谢谢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