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30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澳欲在中美间左右逢源,却可能落得左右为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27 14:3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之前就宣布不在中美两国之间“选边站”,话音刚刚落下,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年一度的“护身军刀——2019”就拉开了帷幕,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澳大利亚将在北部建造新的深水港,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更多的便利。可见,澳大利亚实际上还是没有办法摆脱“选边站”的政策“惯性”,这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印太的二元结构。

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年之间,印太地区呈现出越来越明确的政治与经济二元分离态势,这也是世界政治经济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呈现出的最大变化,其中的动力在于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持续的高速增长。

回顾一下历史,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正常化,冷战形成的阵营对垒的边界被打破了,冷战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的对抗以及平行市场。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上海公报》的发表意味着中美关系从冷战式的地缘政治对抗中摆脱出来。

1979年邓小平访美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潮结束了中美之间的两个平行市场,从1979年到2009年的三十年,中国深度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WTO,中国在201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也是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10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是最新一轮全球化最引人注目的“经济景观”,中国的工业产值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中国形成了全球最庞大、最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中国经济总量跻身于10万亿美元级别的俱乐部,中美经济关系构成了全球经济合作的背景,也是世界各国在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2009年之后,中国的全球经济效应更加凸显出来,世界经济中出现了越来越明确的“中国周期”,对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国家有非常大的影响。

全球化更大程度地体现在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结构上,冷战结束之后,从两极走向了单极,美国在冷战时期形成的军事同盟体系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结,反而在强化和升级。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美国军事战略发生重大的调整。从奥巴马政府政府时期“转向亚太”到“亚太再平衡”,2018年特朗普政府提出了“印太战略”,今年美国五角大楼出台了第一份《印太战略报告》,我们看到的是,军事同盟体系是印太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美关系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经济与安全分离的基本态势可能是过渡形态,也不是稳定的形态。依靠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以保护安全,通过与中国深化经济合作增进经济收益,是处于二元结构之中的国家的一种选择,但是这种选择如同走钢丝一样,可以左右逢源,也有可能是左右为难。被美国裹挟到军事同盟体系之中的前提是不能损害到中国的安全利益,这应该是一个基本的底线。

孙兴杰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