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5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制度堵住偷吃低保的“权力大嘴”

[复制链接]

6269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9:2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做梦都想不到,全区几千户低保户,竟然能够查到我所冒领的那一户。”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下溪街道原党工委委员潘红辉万万没想到,自己冒领了14年的低保金,本以为早已“无人问津”,竟还有被揭穿的一天。副镇长伪造户口簿冒领低保金5万余元被“双开”。(7月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副镇长伪造户口簿冒领低保金5万余元被“双开”,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可谓正应了群众俗话说的“公家的钱是药水煮的,用了就会中毒!”。低保本来是指国家针对贫困人群设置的一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政策是特困群体的生命线,“最后一道安全网”。城乡低保制度是我国现行社会救助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关系到民生、民权、民利的保障和落实。
  作为一种救济性福利,在发放上具有特定的人群指向,不符合条件者不得染指、无权享受。但近年来,“关系保”“人情保”及错保、骗保、漏保事件时有发生,不仅损害贫困家庭利益,也伤及社会公平和政策信誉。“开着宝马吃低保”、“坐着奔驰买经适房”,一些真正贫困人群却享受不到低保待遇,已经让低保政策授人以柄,而副镇长伪造户口簿冒领低保金,无疑践踏社会公平正义,让低保政策很受伤。
  副镇长冒领低保金凸显监管“漏洞盲点”。低保资金成了“唐僧肉”,成了权力腐败的蛋糕,各路妖怪都想吃一口觊觎的对象,凸显资金管理不够严格规范,存在“漏洞”和“盲点”。即便有一套管理监督机制,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空转”现象,给了权力插手的可乘之机。其根源则是对权力的约束性力度不足。低保资金沦为“唐僧肉”,可能是因为相关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公开,审核把关不严,监督环节未能及时跟进,权力缺乏制衡。
  防止低保金被“权力妖怪”吃大户,应堵塞制度设计存在漏洞,实行阳光操作,建立科学的防范机制和惩罚机制。采取制度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多渠道公开公示低保对象,多渠道公开公示低保对象,群众可以实时监督,不妨检查烂苹果的筐子,堵塞制度漏洞,补齐短板,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让每一个环节都穿上“防腐衣”,并给低保资金监管通上“高压电”、涂上“毒性”,形成伸手必“触电”、吞下必“中毒”的态势,那么才能防止类似案件的再度发生。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