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网上购物、网上学习已经习以为常,那么网上也可以“打官司”,也可以替代传统的带着律师和材料跑到法院去诉讼吗?没错!不知不觉,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已经运行半年多了。 去年8月18日,根据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方案,杭州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当天,该院在线开庭审理了挂牌后的第一案——《后宫甄嬛传》作者吴雪岚诉某网络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传统的立案、举证、庭审等工作全都在网络完成,整个在线庭审仅用时18分钟!如今,当您登录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9981.cncourt.gov.cn,就可以申请立案,在设定好的表格中填写基本资料和诉讼请求,在法官审核和系统的引导下上传提交证据。每一个流程都是公开可见,下一步的程序清晰可知。开庭时,原被告和法官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出席,免去了往返法院的奔波。更厉害的是,法官还可以在线调解呢。那么,互联网法院的审理范围是哪些呢?除了您首先想到的“淘宝”买卖合同纠纷,其实还包括互联网著作权权属和侵权纠纷、利用互联网侵害他人人格权纠纷、互联网购物产品责任侵权纠纷、互联网域名纠纷、因互联网行政管理引发的行政纠纷等。并且,随着改革探索推进,今后更多类型的案件有望在互联网法院审理。互联网法院的设立受到国内外法律友人的极大关注,有的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杭州参观。今年的“两会”还有代表委员建议,在北京、广东增设互联网法院,更大程度的满足在线诉讼需求。 正如中国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新四大发明”一样,中国法院在科技时代的探索也走在世界的前列,浙江杭州的互联网法院只是其中一项。过去5年,中国法院大数据应用持续推进。建成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实时汇集全国法院审判执行数据信息,为法官和群众提供智能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推进审判领域人工智能研发,“法信”“数字图书馆”“庭审语音识别”等智能辅助办案平台上线应用,为法官提供类案参照、文书纠错等服务。推进电子卷宗随案生成,提供电子卷宗网上调阅服务。在吉林、浙江、海南等14个省市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改革试点,实现多部门一网办案,纠纷解决更加便捷。这些成绩,既是中国司法文明的象征,又是综合国力的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