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0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字号中药饮片真是“不怕开水烫”吗

[复制链接]

6269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9:0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共发布46次药品不合格信息,涉及5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的超千批次药品。记者近日梳理发现,其中近半数为中药饮片类不合格信息,占比为65.98%。在药品抽检不合格名单中,不乏知名企业。国药控股上榜18次,云南白药上榜3次,康美药业、哈药集团等知名药品生产企业也在2017年登上质量黑榜。
  屡上黑榜却又屡教不改,在2017年食药监总局的所有检查中,中药饮品竟又占据了黑名单的半壁江山还要多。这种任性的反复,谁能想到竟多出自百年老字号药企。
  中药饮片上的问题,其实早就是路人皆知:有染色增重的,有注水掺杂的,有炮制假货的……这些勾当,跟路边摊或小作坊的所谓“黑窝点”,并没有什么两样。但问题是,端掉一个小作坊容易,撼动一家老字号何其艰难?屡上黑榜的这些常客们,罚过几个钱、失去了几成市场、流失过几个消费者呢?这些问题,才是“屡字诀”的关键。
  现在,养生保健算得上是刚需,这个道理从某凉茶“延年益寿”之类荒谬却又自信的说辞上可见一斑。而在抗生素等滥用越发引起公众警惕的今天,中医药自然又让人们多了一丝倚重。《2017年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2006年到2016年的十年间,中药饮片平均增速达到26.25%,领先行业增长。就拿两登质量黑榜的康美药业中药饮片业务来说,2017年上半年收入增长35.81%,达27亿元。好药不愁卖没错,但坏药也有市场,这就奇怪了。当然,患者在信息不对称之下,秉持“大品牌必有大担当”的常识逻辑,恐怕也是相对最好的选择。生病吃药,到底不是能说不管就不管的事。
  怕就怕无良药企也深谙这个道理,怕就怕问题饮片当真就“死猪不怕开水烫”。这个担心,不是杞人忧天。2017年6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2016年度药品检查报告》,在药品GMP飞行检查中,中药和生化药品发现的问题较多。2016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共收回172张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证书,其中涉及中药饮片的有81张,占比高达47.6%。在中医药本就需要祛除成见的当下,在世卫组织刚把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新修订的国际疾病分类代码体系(ICD-11)的时候——如果这些大牌中药饮片在质量上继续“放飞自我”,恐怕只能是涸泽而渔,后患无穷。
  老字号中药饮片常在黑榜间游走,却始终能做到“片叶不沾身”,其间的弯弯绕,并非百炼成钢,说到底还是责罚绵柔。如果上一次黑榜就祭出天价罚单,乃至于以累计数次而“退市”处理,还有几家老字号有不把黑榜当回事的勇气呢?
  有人说,中药材成本暴涨是质量问题的罪魁祸首。问题是,除了弄虚作假,就不能合理合法涨价分摊?药品安全,人命关天。中药饮片虽不至于立马吃死人,但其间的质量悬疑若是继续拖延成“历史遗留问题”,消费者与市场将会是直接受害者。到时候,这些高高在上的老字号还能一直盆满钵满下去吗?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