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5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00分上三本”只怪考生大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9 19:0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背景:近日,浙江高考普通类平行第一段专业分数揭晓,一些原来在第三批次录取的、挂着知名高校“前缀”的独立学院赫然出现在高分的录取榜单中,远超过原来一些一本院校的最低投档线。

钱江晚报发表高路的观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考招生改革以后,填报志愿环节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原来是分批次录取的,一本二本三本,挨个来,高分考生漏给三本的可能性很小。而现在不分批次了,大家都一块录取,家长考生一时疏忽大意,或者相关知识匮乏,没有合理安排好填报志愿的顺序、梯度,就可能被三本院校捡了漏。新老政策交替,大家都处于摸索之中,家长和考生要备好功课,教育部门也应该再多展开一些政策上的讲解。此外,一些知名大学的独立学院名字本身就有很大的误导性,冠的是知名大学的牌子,却是民办学院的底子,这种蹭名气的做法,不止对考生有误导作用,对社会也有误导性,也该好好治理一下了。现在木已成舟,希望大学善待这些学生,不负学子,用优质教育弥补考生的遗憾,用真正的实力赢得口碑,在高分榜中站稳脚跟。而几位与名校失之交臂的考生,还是应该尽快从伤痛中平复过来。名校里有后进学生,普通高校里也能走出顶尖人才,把握好自己最重要。

本来可以飞进凤巢,没想到落入鸡窝,有关考生与家长的憋气与窝火,可想而知。怨自己没了解清楚独立学院的性质,怪老师没给予明智的填志愿指导,赖政策调整产生没想到的“坑”,对当事考生除了徒增哀叹,并无实际价值。摆在当事考生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认栽低就”,要么复读来年再考。但公众不免要问:从分批次录取改为不分批次录取,目的是什么?如何证明此举对考生乃至教育是有益的?如果此举只是为了提高录取效率,会不会产生混乱?事实证明,这并非杞人忧天。尤其是在挂着名校前缀的“合作办学”层出不穷、高校改名风潮持续的背景下,难免有考生与家长“傻傻地分不清”。进一步追问,某些非知名院校换上知名大学的“前缀”,某些普通高校热衷改“高大上”的校名,用意何在?在改名的同时,它们办学的软硬件是一并升级,还是“新瓶装旧酒”?面对“高分低就”,只归咎于个别考生疏忽大意,恐怕没瞄准靶子。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