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到底在干什么啊!下午4点到现在快8点了,你都没接我电话,我突然好害怕,好担心……”近日,一封《给坏爸爸的一封信》经由厦门海警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后,引发不少网友的热议。据悉,写信的是6岁的林宸楷,他的父亲是福建海警第三支队一名机电长,正出海执行缉私任务。(5月29日《海西晨报》) 乍一看,这封信是报怨爸爸“忙”,没时间和自己分享快乐,其实也折射出父亲陪儿子的时间少,与儿子交流更少,没有让儿子享受到应有的父教。其背后自然是呼唤父教回归。 当然,由于职业的原因,爸爸没时间陪儿子,不能满足儿子的正常需求,可以理解。但一些爸爸并非出于职业原因,陪孩子的时间也很少,不得不令人深思。究其根源,关键是在一些年轻父亲看来,工作和挣钱养家是第一位的,陪孩子虽重要但并不紧迫,忽视了孩子的成长需要亲情陪护、需要父教,这些一旦错过是难以再找回的。父亲有很多教育与社会化的功能,能给孩子带来社会竞争意识、权威意识、道德品质,并能在自我控制、自我创新、成就感等形成与培养上起到榜样作用。父教不能缺失,否则,家庭教育就是残缺的。毕竟,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爸爸口袋里钞票换来的礼物,还有爸爸对孩子的精神和人格的影响与带动。 而今,“给坏爸爸的一封信”,让笔者想到职业性质影响父教缺失,呼唤用人单位多考虑家有14岁以下儿童的爸爸们的家教责任,多给他们提供亲子陪护时间,多让儿童享受父教,别让儿童的成长“缺钙”。 当然,要让父教归位,仅靠家长自律还不够,还需要提高对父教重要性的认识,让全社会都重视父教。比如,像美国实施“父亲支持计划”,成立“国家父亲中心”,开展“新爸爸训练营”,把父教新理念全面推广,让父教不能缺位家喻户晓。或者像瑞典那样,颁布《父亲法》,从法律的角度,对父亲参与育儿作出强制规定,并给出一些优惠政策,放父亲假,让父亲参与育儿活动,承担育儿的责任,从而真正让父教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