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副省长“反水”咬出易会满+六位行长!这场反腐大戏比电视剧还刺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26 10:1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5年9月6日,中纪委的一纸通报让金融圈的咖啡杯碎了一地——原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落马。这位掌控A股闸门五年、被股民骂了五年的"易所长",终究没能逃过一劫。但比通报更炸裂的是坊间流传的一句话:"他不是被查的,是被咬出来的。"   咬人的不是狗,而是一位差点判死刑的浙江副省长——朱从玖。这剧情,比《人民的名义》还敢编:死刑边缘的贪官,靠一份供词名单换来了无期徒刑,顺带掀翻了整个金融圈的"八仙桌"。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场"金融捉妖记",看看这些穿着西装的"妖怪"们,是怎么把金融系统变成自家提款机的。                                                                              第一章:
副省长的"保命供词",比孙子兵法还管用 朱从玖这名字,在浙江金融圈曾经是"文化人"的代名词。这位前证监会高层、上交所总经理,后来的浙江副省长,张口闭口就是《孙子兵法》,还搞了个"钱塘江金融研修院",口号喊得比谁都响:"为金融强省打底"。谁能想到,这位"儒雅官员"的办公室抽屉里,藏着的不是兵法竹简,而是1.05亿元的受贿清单。   2023年春天,朱从玖被查的消息传出时,懂行的人都摇头:"受贿过亿,这是死刑起步线啊。"可就在所有人等着看他"体面落幕"时,剧情突然反转——法院最终判了个无期徒刑。有知情人透露:"他那供词,比黄金还值钱,牵涉面广得很,这是戴罪立功了。" 据说朱从玖被抓后,一开始还装模作样地"愿意配合",可当办案人员问到他分管金融时和银行的那些事儿,他突然沉默了半天,然后蹦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知道一些事,也参与过。我愿意讲。" 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份数万字的"补充材料"陆续呈上。朱从玖把自己这些年在金融圈的"朋友圈"扒得底朝天:哪家银行行长收了多少好处,哪个私募项目靠"政府合作"骗了巨额贷款,哪些IPO项目走了"提前过会"的后门,甚至连某位监管高层的子女怎么帮人牵线搭桥,都写得明明白白。 这份供词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浙江六大银行的省级行长一个接一个被查,数十家基金私募卷入其中,中金资本的高层集体"失联",最后连证监会最顶端的易会满,也没能逃过这一劫。朱从玖这哪是认罪,分明是给中纪委递了一份"金融妖怪通缉令"。

                                                                              第二章:
中专生逆袭成"抽血主席",股民:我们的钱呢? 易会满的人生故事,原本可以写成一本励志书。这位浙江温州苍南出身的汉子,从"浙江银行学校"中专毕业,34年里从基层柜员做到工行董事长,再空降证监会当主席,活脱脱一个"草根逆袭"的典范。可谁能想到,这位正部级高官,最后会被股民骂作"易所长"——意思是他天天发新股,跟车管所所长批车牌似的,管你市场接不接得住。   2019年1月,易会满刚上任时,上证指数还在2500点左右。五年后他卸任,指数涨到了3000点,乍一看还涨了500点,多喜人啊。可股民们一算账就哭了:2019年到2024年,A股发了1906只新股,募资2.2万亿元,平均每天1.04只新股,每天从市场抽血12亿元以上。指数涨了,可股民的钱包却瘪了,这不是"抽血"是什么? 易会满任上,也搞了不少"改革",什么科创板、北交所注册制,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可股民们不关心这些,他们只关心自己账户里的钱怎么越来越少。密集的IPO、新股"割韭菜"、垃圾股套现退市,高频融资带来的"吸血效应",把A股市场搞得乌烟瘴气。而那些靠"定增""投行通道""委外投资"赚钱的,不少都是易会满在工行时的老同事。 2024年2月,易会满被免职时,就有人猜测他要出事。果不其然,2025年9月,官宣落马。其实早在此之前,就有不少预兆:他的老搭档顾建纲被查,他子女曾任职的机构牵涉百亿委外项目,他力挺上市的企业被查财务造假,连和他一起出身"浙江银行学校"的地方银行高管,也一个接一个被调查。 朱从玖点的这把火,终究还是烧到了易会满身上。这位从中专生逆袭成正部级高官的"金融大佬",最后还是栽在了自己最擅长的"资本游戏"里。股民们纷纷调侃:"易所长终于不用批新股了,这下可以好好反省反省,我们的钱到底去哪了。"

                                                                             第三章:
300亿委外项目藏猫腻,"易系通道"了解一下?   
要说易会满落马的关键,还得说说那笔300亿的委外私募投资项目。这笔钱诞生在资管新规发布前夜,落地快得惊人,流程顺畅得不像话,直到爆雷前,都没人觉得它"不正常"。可自从2023年8月,工行原资管部总经理、工银理财董事长顾建纲被查后,这事儿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露出了里面的猫腻。
顾建纲可是典型的"易系"老将,和易会满在工行共事多年,两人被视为"黄金搭档"。顾建纲主持的工银理财,资产管理规模一度突破3万亿,被称作"宇宙行的压舱石"。可谁能想到,这位"压舱石",却牵头搞了这么一个300亿的"问题项目"。 据财新等媒体调查,这个项目的幕后机构之一是中金资本,而最初的资源接洽方,竟然是易会满在中金公司香港任职时的"子女团队"。这操作,简直把"家族资源"用到了极致。 更让人咋舌的是这个项目的运作链条:中金资本旗下平台发起项目,顾建纲提供融资通道,安排"定制私募通道",还有多家机构提供"关联背书",甚至连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家族基金都掺和进来了。整个项目落地只用了不到90天,还巧妙地规避了当年4月起的新监管要求。项目一落地,顾建纲的儿子就顺利入职了中金旗下的基金部门。   业内人士把这个通道称为"家族资源×机构牌照×通道资金×政策前夜"四位一体的黄金窗口。说白了,就是靠着易会满的关系,顾建纲的权力,还有中金的牌照,在监管政策落地前,赶紧捞一笔。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2024年,这个项目亏损严重,被地方审计点名。2025年夏天,中金资本董事长丁玮、核心骨干安垣接连被"带走配合调查"。知情人士透露,调查重点就是当年那批委外项目,涉及金额巨大,疑似利益输送。 有业内人士说得很直接:"顾建纲出事,是中金第一次动摇;易会满出事,是这张利益图谱全面坍塌。"这300亿项目,哪里是什么投资,分明是一场银行、券商、监管、家族资源共同参与的"利益分赃大会"。

                                                                            第四章:
浙江六大行长"一锅端",魔幻操作笑掉大牙 朱从玖的供词,不仅咬出了易会满,还把浙江六大银行的省级行长拉下了水。中行、建行、农行、工行、浙商、杭州银行,这六家银行的"一把手",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不是主动投案,就是被带走调查,堪称金融圈的"塌方式落马"。而这些行长的操作,比电视剧还魔幻。   先说中行浙江省分行原行长郭心刚,这位可是圈里出名的"风水行长"。表面上温文尔雅,背地里却迷信得不行。据说他曾在分行会议室请风水师看"财气",指着财务部的门说"门不对,财就出",然后让人连夜改门向,把财务总监都看傻了。有次某科技公司贷款卡壳,他深夜召见老板,就说了三个字:"拜一拜。"结果第二天,老板带着一尊黄金关公上门,贷款立马就批了。 在郭心刚的办公室墙后暗格里,办案人员搜出了三尊佛像、一张"聚财符",还有多个装着数十张银行卡的红包袋。他不仅自己搞迷信,还热衷出入私人会所,杭州某五星级酒店甚至专门为他腾出一间套房"只招熟客"。更荒唐的是,他还收了个90后"生活助理",名义上管日程文件,实际上连他私人别墅的钥匙都有。退休后,他还借着自己的人脉网在后台操盘贷款,活脱脱一个"隐形大行长"。 再看农行浙江省分行原副行长冯建龙,这位走的是"家族企业型"贪腐路线。私生活混乱不说,还带着老婆孩子情妇一起贪。从他家搜出的巨额现金、购物卡、奢侈品,能堆满一整个房间。更讽刺的是,在主动投案前5个月,他还出版了一本37万字的《国有银行党建探索》,在书里大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结果转身就干着贪赃枉法的勾当,妥妥的"双面人"。   建行浙江省分行原行长高强则是"饭局王",有个外号叫"不喝醉,不批款"。企业要贷款?先陪他吃饭,再陪他唱歌。饭桌上看诚意,KTV里听承诺。据说某地产商在他生日当晚,送了一幅"金砖地图",还安排了全程陪侍,结果第二周就拿到了5亿贷款。他曾连续两年年均出席饭局超260次,平均每个工作日一场,最后还是因为在私人会所商谈贷款细节被监控录像,才栽了跟头。   工行浙江省分行原行长沈荣勤更会玩,他兼任杭州金融研修院院长时,把研修院变成了"洗脑、洗钱、洗关系"的三洗场。有专门的"VIP楼层",供他和朱从玖等高管密谈项目。某地市城投平台贷款审批难,他一句话:"拉到那里,洗一洗就能批。"所谓的"洗一洗",就是安排金融讲座+豪华晚宴+定制接待,甚至还有"陪读秘书"服务。结果那家城投拿到数十亿授信后没多久就爆雷,银行成了接盘侠。   杭州银行原行长虞利明则上演了"人间蒸发"。2025年4月,杭州银行发布公告说他"因个人原因辞职",结果公告一出来,人就失联了,最后被证实是被带走调查。浙商银行前董事长沈仁康则走"低调奢华"路线,接受某民营集团董事长赠送的劳斯莱斯幻影,还在办公室现场选车款、订配置。有老板拎着LV公文包进他办公室,掏出5张银行卡塞进座椅背后,三天后就拿到了数亿贷款续贷。         
这六位行长,曾经都是浙江金融圈的"顶梁柱",金融媒体上的"改革者",结果却一个个沦为贪腐分子。他们的落马,不仅让浙江金融系统震动,更暴露了金融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第五章:
反腐风暴远未结束,真正的"大老虎"还在后面? 六大行长落马后,不少人以为这场金融反腐风暴该结束了。可懂行的人都知道,朱从玖只是个"前哨",真正的大戏还在后头。他提供的供词,覆盖了银行、券商、金控平台、地方政府金融办,甚至中央金融监管高层的人事脉络。这哪是简单的交代问题,分明是给中纪委画了一张"金融系统权力地图"。 其实早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加强金融反腐",2024年设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再到银保监、央行系统一体化重构,这场反腐风暴的节奏就已经定好了。先是清查地方法人行、城商行、省级分行高管,再回溯地方金融办、政府平台的关系网,接着追踪委外投资、私募通道的反常资金流,最后锁定"系统设计者"与"资源协调者"的人脉和家族。
  朱从玖不过是第一张被掀开的"底牌"。真正的"金融大老虎",往往是那些不露声色却能一锤定音,从不碰钱却能决定资金去向,从不发号施令却掌握关键规则的人。他们就像金融系统里的"沉水石",不轻易露面,却能搅动整个金融市场的风云。 如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经成立,统一了大监管框架;地方金融办改革启动,去行政化、去人情化;中央金融工委重新设立,强化金融系统的政治属性和纪律性;金融系统内控机制升级,终身问责、实时风控、数字穿透管理陆续上线;多地还试点了AI风控系统,资金流动实时预警。这些改革,正在让金融监管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预防"。 第六章:灰色金融时代谢幕,金融终于要回归常识? 易会满落马,朱从玖认罪,六大行长被查,这场金融反腐风暴,不仅清算了一批贪腐分子,更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那个"靠关系融资、靠人脉过会、靠圈子吃利"的灰色金融时代,正在慢慢谢幕。 中央在2023年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回归"——金融要回归本源、回归实体、回归专业、回归风险防控,正在从口号变成实际行动。信贷资源重新投向制造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监管重心从"审批过会"转向"合规治理与资金安全",金融干部从"太上皇"还原为"公共服务岗位",平台金融、隐性举债的灰箱也在被逐步打开。   从此以后,我们或许不会再看到行长靠酒桌定贷款,分行靠风水改门向,副省长用儿子牵线私募,项目批不批全看"陪酒"和"熟人"。取而代之的,将是更透明的信贷逻辑,更公开的项目监管,更严明的干部任用与审计制度,更聚焦民生与实体的金融资源配置。 这场金融反腐没有硝烟,却关系到每一个普通人的钱袋子。当金融回归常识,回归人民,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金融发展带来的红利。或许,这才是这场风暴最深远的意义——不是清算谁,而是重建一个健康、透明、公平的金融生态。 毕竟,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血汗钱,变成某些金融"妖怪"们餐桌上的饕餮盛宴。而现在,这场"捉妖记"还在继续,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金融市场,会越来越干净,越来越规范。长期主义者青哥


起底易会满的利益集团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