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7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明“息屏24小时”建议,为何戳中了家长的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9 11:4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姚明关注电子产品对青少年健康带来的压力和挑战。3月6日,在北京团小组讨论中,姚明提到今年带来的建议是关于动员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让更多的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贴近大自然,走进真正的社交场景,成长为身心和意志品格都健康的下一代。(3月6日 九派新闻)

姚明的这份建议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首,白岩松等公众人物参与讨论,网友争议不断。面对青少年群体中“小眼镜”“小胖墩”“小焦虑”等标签的泛滥,姚明的提议看似温和,实则直指时代症结:在数字技术发达的今天,如何防止青少年沉迷电子产品,已成为家长和学校必须直面的问题。

作为姚基金的创始人,姚明曾带领姚基金进行过一项相关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6834份,有96.4%的家长担心孩子过度使用带屏幕的电子产品。姚明以“过来人”的身份坦言“息屏24小时会焦虑”,揭示了问题的普遍性与紧迫性。姚明在调研中发现,83.7%的教师支持减少学生屏幕时间。但现实中,一些学校因缺乏替代活动而束手无策。当孩子们将大量时间消耗在电子产品中,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面对电子产品对青少年的影响,除了政策引导与社会资源整合,更需家庭、学校、企业形成“共治联盟”。社会层面,可联合公益组织打造“无屏幕日”活动矩阵,如社区体育联赛、自然探索营、手工工作坊等,用多元选择填补屏幕外的空白;学校需将“息屏实践”纳入课程设计,例如每月设置“户外挑战日”,鼓励学生参与田野调查或团队协作项目;家庭则可建立“屏幕使用公约”,父母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制定每日离线时段。此外,科技企业需承担伦理责任,优化未成年人模式,限制非必要推送,并开发促进线下活动的应用功能(如运动打卡积分兑换)。唯有多方协作,才能将“息屏”从被动约束转化为主动选择。

姚明的“息屏24小时”建议,并非否定技术进步,而是呼吁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点。当社会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屏幕之外的广阔天地,当家庭愿意放下手机倾听孩子的笑声,我们也能见证孩子收获奔跑的勇气、对话的温度与思考的深度。这不仅是给孩子的礼物,更是给所有“数字移民”与“数字原住民”的共同课题:在技术进步中,如何守护人们的内心安宁,答案,或许就藏在一回抬头看云、一次球场挥汗、一段亲子共读的时光里。

作者:钟宇星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