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5月30日报道,俄乌冲突已改变全球石油市场的格局,非洲供应商开始介入欧洲市场的石油供应,以满足欧洲民众对石油的需求。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下,俄罗斯增加了其通过船对船的方式(ship-to-ship transfer,简称STS,船对船转运作业是指在停泊或航行中,在彼此相邻的海轮之间转运货物)对亚洲国家进行石油运送。 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欧盟约40%的天然气和25%的石油进口来自俄罗斯。 在乌克兰国旗和俄罗斯国旗的交相辉映下,一个汽油泵模型映入眼帘。美国总统拜登已于3月初正式签署禁止美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行政令,包括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和某些石油产品、液化天然气和煤炭等。 路透社30日援引欧盟峰会的结论草案报道称,欧盟对俄罗斯的第六轮制裁将涵盖原油和石油产品,对通过管道输送的石油暂时豁免。 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提供的数据显示,俄罗斯4月份的石油出口量已恢复至俄乌战争爆发前的水平。国际油价在3月初触及139美元/每桶的14年高点后,现已稳定在110美元/每桶左右的价格。 分析师表示,欧盟成员国即使同意在下一轮对俄制裁中实施石油禁令,其对俄造成的影响或将被亚洲的石油需求缓和。 瑞士宝盛集团(Julius Baer)的分析师诺伯特(Norbert Rücker)表示,“除非西方国家对亚洲国家的买方施加外交压力,否则我们不会看到供应缺口扩大、油价飙升的情况。” 美国、欧盟和英国颁布了一系列对俄制裁措施,包括禁止悬挂俄罗斯国旗、俄罗斯所有或由俄罗斯运营的船只停靠港口,以阻止俄罗斯从国际经济体系中受益,这意味着俄罗斯对亚洲石油贸易的部分增加量是通过船对船的转运方式实现的,这种转运方式成本高昂且增加了石油泄漏的风险。 根据油轮跟踪机构Petro-Logistics和其他组织提供的数据,自今年年初以来,俄罗斯通过海路向亚洲输送的石油量至少增加了50%。 为避免制裁和抗议,船舶之间的石油转运(仅占海上贸易中的一小部分)已从丹麦海岸转移至地中海。 “船对船的转运方式曾在丹麦水域(波罗的海的入口处)很常见。”油轮跟踪机构Petro-Logistics的总裁格贝(Mark Gerber)告诉路透社,“这种情况现已不再出现,但是在地中海水域,受认可油轮向未受认可油轮之间的船对船的(石油)转运量正在增加。” 格贝称,俄罗斯原油和原油产品在地中海邮轮之间的日均运输量约为40万桶,其中大部分转运至亚洲国家,直接运往亚洲的原油量约为日均230万桶。 据悉,在俄乌冲突爆发前的1月份,每天约有150万桶原油被直接运往亚洲。 海运石油量仅占俄罗斯石油出口总量的一部分,俄罗斯4月原油及原油产品出口总量(包括管道供应在内)增至800万桶/天,恢复至冲突爆发前的水平。 西非及其他地区的原油供应 为弥补俄罗斯石油的供应缺口,欧洲炼油厂开始进口西非原油。根据金融市场数据和基础设施提供商路孚特的数据平台Eikon提供的数据,今年5月抵达欧洲西北部的原油量约为66万桶/天,这些原油主要来自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喀麦隆。 与此同时,油轮跟踪机构Petro-Logistics提供的数据显示,由于印度增加了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量,印度进口西非原油的数量减少了近一半,今年3月印度日均进口西非石油数量约为51万桶,然而这一数值在4月份下降至28万桶。 油轮跟踪机构Petro-Logistic提供的数据显示,自从今年3月开始,北非对欧洲的石油供应量增加了30%。根据数据平台Eikon提供的数据,今年5月,从埃及Sidi Kerir港口进入欧洲西北部的原油量将较今年3月份增加了近一倍,达到40万桶/天。分析师称,通过该港口的石油可能来自沙特阿拉伯。 美国也增加了对欧洲的石油供应。货物运输追踪公司Kpler提供的数据显示,欧洲今年5月进口美国原油数量按交割价格计算较3月增长了15%以上,这是该公司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月度增幅,欧洲每天从美国进口约145万桶原油。来源: 知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