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3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应届生拒绝996被申通辞退,扭曲的加班文化为何愈演愈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7 17:4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 令狐卿
1月6日上海应届毕业生小江向媒体爆料,他因为拒绝无意义的996加班,被申通快递以试用期不合格为理由辞退。小江向青浦区仲裁委提交申请,仲裁委裁定申通快递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行为,判决依法支付赔偿金,对此申通快递提起上诉。996与年轻人之间的尖锐冲突再次浮出水面。
在小江遭遇的996场景中,人们再次看到了熟悉的“配方”,闻到了熟悉的“味道”。一是996多是无意义的低效加班,他被要求晚上9点后下班,实际上没什么要做的事。二是申通快递某副总监对下属的训话,996是为了他们好。无偿奉献工作时长,996必然伴随着洗脑,这两大典型特征都在此例中显露。
申通在被劳动部门仲裁败诉后,依旧提起上诉,尽管这是它的权利,但从这种不依不饶的企业立场也能看出它对996加班文化的“底气”,不以为是错,更不以为耻。小江尚有觉悟和行动力去反抗强加在身的996,而更多初涉职场的年轻人早已向996投降。小江成为抗拒996的“异类”,这让人深思。
最早站出来为996正名,甚至宣扬是“福报”的,也是互联网头部企业的大佬。他对996的正面定性并非揭示了什么崭新的现实,不过是让外界了解了这一早已存在的现象。亦即,制造业中的所谓血汗工厂,挺进虚拟经济中的大公司。与猛批血汗工厂不同,人们对996的态度异常复杂。
首先,996不像“血汗工厂”这个名词那样直白,它以工时来命名,看起来没什么情绪色彩。更关键的是,996被包装成冠冕堂皇的各种意义,比如奋斗者协议。它就成为一种划分奋斗与懈怠的红线,逼迫员工选边站。不认同996,就会被打入冷宫,失去工作,996成为资本方趁手的压榨工具。
其次,在求职困难,就业形势不算太好的实际情况下,打工人只能做理性的选择。是反抗全行业普遍存在的996文化,让自个和家庭承受失业?还是,屈从于996,为了稻粱谋而忍气吞声?像小江这样主动说“不”的毕竟少,如果不是申通,而是薪资待遇更好的其他互联网企业呢,说“不”也许不那么容易。
再次,996成为一些公司的潜规则,不仅将职场压力肆无忌惮地传递给员工,也在同业公司那里制造了“没有996不算大牌公司”的刻板印象,导致996像病毒一样传染、复制,成为一种流行的公司文化被效仿。小江们要反抗996,就会发现有求职意向的都施行996,这是它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996将凭直觉抗拒的小江拒之门外,是因为996也成为一些公司规训员工的手段,这让996激起的争论不再局限于劳资纠纷,而演化为劳动休息权利与996支撑的网络经济之间的矛盾,也成为新劳工阶层与资本新贵之间迟早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但从某些迹象看,天平似乎越来越向资方倾斜。
在996文化作为扭曲的加班文化,无节制地吸收额外的、无偿或低报酬的员工劳动,我们并没有看到劳动执法部门给出基础的解决方案,只是固守劳动法,至多作个案解决,无视996已经蔓延成势的现实。人们在谈论996时,多是从生存、无奈的角度出发,很少从劳动法角度提出批评,可能看透了后者的无力感。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每一次修订都将企业家的埋怨公开化。他们的理由是法律对劳动者是过度保护,如无固定期限合同,忽视了企业权利,部分企业家将企业僵化、利润下滑甚至经济衰退都怪罪给劳动合同法,他们呼吁创造更灵活的用工市场。996蔓延乘势,在事实上遂行了这部分主张。
去年8月份,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了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草案,明确提出变通《劳动法》有关实行综合用工时须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决定,改为实行告知承诺制。当年10月,深圳提出扩大特殊工时制度改革,建立新型劳动规则。996成为一个砝码,逐渐在劳资双方的较量中为后者增添权重。
换言之,让人爱恨交织的996福报,员工的态度是冷暖自知,公司企业的立场是随波逐流,但兜底的法律并不是铁板一块,其基本的取向正悄然改变。假如在未来某一天,深圳正式承认996的合法性,想必杭州等地也会快速跟进,变态的加班文化就不再只是权贵老板的主张,可能成为劳工阶层的铁律。
无论是从社会心理、文化现象还是从合法合规建设的前景看,996福报的未来只会越来越有利于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模糊的企业,企业家可以名正言顺、乃至于“依法”降低道德的血液。这是一个让人不怎么乐观的前景,也正是在这样的衬托下,小江这些90后、00后的抗拒,以一己之力对996说“不”,才显得难能可贵。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