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5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村民家庭“破门封灶”伤害政府形象

[复制链接]

2037

主题

2984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91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2 17:0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山西洪洞县一村民家土灶被村委会带人用水泥封平的新闻及截图在社交网络广泛流传。对此,村支书回应,该村处于禁煤区,3年前已通天然气,封灶之举是为安全起见,防止村民偷偷用灶台引发安全事故。

既然是防止安全事故的必要之举,为何会引起群众的反感,乃至形成一波网络舆情?关键在于其中的方式方法,显得过于粗暴直接,不解决“村民偷偷用灶台”背后的“用不起天然气”的问题,不事先征得群众的同意就进门封灶,实际上是用行政暴力的手法来推动工作。

“煤改气”在农村基层的推行,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但是大事、好事也得讲究程序正当,否则很容易节外生枝,把好事办成坏事。基层社会治理之策,讲究的是先“立”后“破”。人人都渴望蓝天,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但是,如果以环保为目标的环境公共治理涉及到民众切身利益,那么在执行推进中就应把工作做细,对北方地区冬季确实用不起气、供不起暖的家庭,提前作出预判,予以必要的政策安排,而不是用一刀切、运动式地封灶,用简单粗暴的治理行为伤害民众感情。

在基层治理体系运行中,任何执政为民的初心,都不应被四舍五入简单化为运动式治理、暴力行政的理由。长期以来,基层治理存在“效力困境”:人治比法治看起来更有效率。反思封灶事件,一点共识应继续强化:基层治理要摆脱“人治”惯性,扩展民主参与的途径,让群众拥有利益表达的渠道和机制,尽量走协商化、法治化轨道。当基层干部为了完成上级任务,采取类似封灶的举措,对一个个家庭“破门而入”,短期内看起来完成了任务,推进了工作,长期来看,伤害的不仅是当事百姓的权利,也是基层政府的法治形象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我也来说几句吧!人生苦短何必为这小事儿记仇呢?开朗就好、想开一些、看开一些。其乐乐不如众乐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