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0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靠说狠话根治不了高彩礼的风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7 09:5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大安六村因一纸村规民约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民约中对红白事分别给出了具体的操办标准,其中一条标明“彩礼超两万元按贩卖妇女或诈骗罪论处”,这份村规民约迅速被人们传到了网上,引起热议。有人点赞支持,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这样的规定是否真的能刹住高彩礼的风气?
  高彩礼猛于虎,且彼此攀比大有推波助澜之势。一度以来,网上盛传的“彩礼地图绘”,已然成为地方经济实力的比拼,亦触动了社会情绪的日益焦虑化。此前,诸如“河南省豫北平原的一对新婚夫妻,在新婚之夜,为了11万的彩礼发生激烈争执后,新郎盛怒之下将新娘砸死”“安徽霍邱县的准新郎,在婚礼前疑因为彩礼的问题造成了巨大心理压力,跳楼身亡”等个案,更是放大了这一社会乱象的严重性,狠刹高彩礼之风而进行移风易俗,已成为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和个体幸福的迫切要求。
  针对天价彩礼乱象,各地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相对一致的做法是划定彩礼标准,并辅以“必要的刚性手段”,比如河南兰考县就在2016年12月31日联合下发了《兰考县关于红白事大操大办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县城规划区内不超过3万元,农村不超过2万元,索要彩礼过多拒不退还涉嫌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贵州遵义凤冈县曾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复婚不准操办酒席;双方均为再婚的不准操办酒席”。除此之外,则是“姑娘招婿上门需经村委会集体讨论决定”等村规民约的粉墨登场,说了一些狠话、办了一些蛮事,但最终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反倒适得其反引发了社会的强烈不满。
  天价彩礼再高,说到底也是你情我愿的家务事,很难由当地政府部门统一制定一个具体的标准。经济条件好的,对方家长有意愿也有能力给付,此时何以进行性质的界定;对方没有能力支付而最终导致婚姻的破灭,皆只违背了道德的“合理性”,而没有违法的“要件化”,更谈不上“贩卖妇女或诈骗罪”的刑罚层次。可见,划定一个“超过2万按贩卖妇女论处”的标准,不仅不受法律保障,其也是基层法律意识淡薄的体现。
  “超过2万按贩卖妇女论处”此类狠话的初衷固然可以理解,但其行为方式却不值得提倡。一方面,此类说法过于粗暴与野蛮,与法治精神相违背,村规民约作为群众自治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得违反现有的法律原则,其行为本身应当遵循法律,否则就会失去执行的正当性;另一方面,不受法律支撑和保护的村规民约,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废话”。与其把精力与心思花在“狠话吓唬上”,不如真正用心做好基础工作,比如分析天价彩礼形成的原因,从做好扶贫救助、完善的养老机制和社保体系、思想教育和观念转变等工作。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天价彩礼盛行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落后所引发的生存焦虑,尤其在贫困地方缺乏足够的养老保障,高价彩礼便成了增强自我保障能力的渠道替代,索要高价彩礼的愿望就异常强烈。对此,单纯的“标准划定”或者采取粗暴的干预措施,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倒会因为其行为的违法和程序的失当而引发矛盾。在移风易俗上,政府固然要发挥“外力干预”的矫正器功能,但恪守边界并注重行为的合法性,才能避免由不作为转变成乱作为。(堂吉伟德)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