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一年多仍吃低保缘于监管“形同虚设”
2015年7月,四川省青川县纪委监察局接到群众信访举报,反映骑马乡某村村干部以权谋私、致使有村民开着轿车“吃低保”的问题。经调查,群众反映属实,且骑马乡还存在去世一年多的低保户仍在领取低保金的现象。(2月28日澎湃新闻)
人已去世一年多,可一直还在“领”低保金,其背后是个别村干部因“老好人”“怕得罪人”,而帮助低保户设法隐瞒,未及时取消,导致不少低保户死后仍由其家属领取低保金。明明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却在领取低保金,而一些真正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却拿不到钱,在笔者看来,人到天堂仍吃在低保,缘于低保监管“形同虚设”,其背后是低保评定“走形式”。
低保本是国家体恤民生疾苦、保障低收入家庭维持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救济制度,被人们喻为困难群体的“保命钱”。当前低保之所以成为少数人的“香饽饽”,一方面因为低保资金管理的制度较为笼统,没有明确责任主体、监督主体、操作程序和责任追究。另一方面农村文化落后,存在有制度不落实、上级规定不执行,以个人武断代替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其次是村级组织存在选择性公开或个人说了算的“土皇帝”行为,导致群众对低保工作认识不足、情况不清楚,无法进行有效监督。
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故意签署同意享受意见的,应给予相关人员行政处分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毕竟村干部直面的是基层干部,去世的人仍在领取低保,不仅直接侵害了生活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还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更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要想杜绝这种去世仍在吃低保的怪现象,一方面要强化廉洁教育,使基层干部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以案明纪、以案说法,引导基层干部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同时,要完善监督体系,把低保领域作为重点监督领域,做到常查常问,形成常态,使低保信息公开透明,才能发挥低保的初衷,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文/刘正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