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0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换个思维看本科学历的公厕管理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6 08:4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月2日,武汉市一则事业单位招聘简章引发争议,洪山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公厕管理站,要招两位公厕管理员,最低学历要求为本科。网友吐槽,不好好读书,管个厕所都不够格。

网友的质疑是认为招个本科生管厕所,有点大材小用了。其实招聘单位说得很清楚了,招的是公厕的管理人员,不是清洁工,而且拿出的是事业编制,是正儿八经的公考,要求本科以上的学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且,谁说管公厕就没有技术含量了。这种类似管理员的角色,恰恰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

往大了说,公厕是观察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一个公厕设置得合不合理?布局合不合理?设施合不合理?这里面学问多了去了;往小了说,这些管理员一人分管若干个公厕,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公厕日常巡查、维护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所以,在传统的话语体系中,这样的争论是无解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听谁的好呢?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比如,有没有必要拿出事业编制为一个公厕管理员专门设置岗位,更进一步说,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办法管理公厕?

在公共管理领域,类似公厕管理员这样的岗位是很多的,公厕管理员、园林管理员、社区服务人员……它们因为深入城市管理的细枝末节,所以数量可能非常庞大,不可能每个岗位都拿出事业编制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话,编制就会成为巨大的社会负担。而且这种政府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也未必是最理想的。

政府不妨尝试服务外包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通过买断的方式分散公共职能,而政府退居到管理职责上,这样的话,既提高了效率,也避免了编制的过度扩张。而社会力量的成熟也将帮助政府部门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在监管上。

能够交给市场办的不妨都交给市场办,学会用市场的办法解决问题,可能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效果。由市场来决定用什么样的人,争议就会小很多,也可能是资源配置的合理方式。拿武汉这次招的公厕管理员的事说吧,公开招聘以后,估计又得抢破头了,可是这种热度究竟是冲管理公厕的职业热情去的,还是冲事业编制去的?

大社会小政府,这已经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公共管理事务的增多,管理的相对滞后,正倒逼着政府部门用更多新的思维、新的角度看问题。比如“互联网+公共服务”的建设,很多地方就引入了互联网公司、第三方力量,政府部门需要花费很大代价才能解决的问题,可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只需要添加一个功能,何乐而不为呢?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