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1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骗术"围猎"老人是道社会命题

[复制链接]

6269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7 20:0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节前,多地曝出老年人被骗的消息。在保健品推销、高价售卖纪念币收藏品、“会销”、高息理财等各种骗术的“围猎”下,一些老人少则损失数千元,有的被骗光一生积蓄,负债累累。多地警方、法院发布了针对老年人的常见诈骗类型和提醒。(2月26日《新京报》)

  去年有一则新闻,江苏常州77岁的胡老先生喜欢收藏,骗子以提供上门鉴定、出售臧品服务为由,先后骗取胡老先生9次汇款。最后连骗子都觉得过意不去,主动向老人坦白。虽然这是一个有些极端的例子,但“老人好骗”已然成为不争事实。近年来,多个机构作出的调研报告显示,老年人成为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

  老年人往往思维迟钝,防骗意识低,爱贪图小便宜,这是骗子选择老人作为目标的主要因素。一种常见的伎俩就是,先免费赠送米、面等小物品,熟络之后再将老人骗到店内高价购买纪念币、保健品等。不过,骗术围猎老人并非只是个体境遇,而是折射出当下老龄化社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值得全社会思考。

  过去,一提到孝顺,人们想到的就是让老人吃饱穿暖,给老人一些零花钱。事实上,老人需要的不只是这些物质性东西,更包括精神诉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是最低层次的,在其之上还有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然而,一些子女平时对老人缺乏关爱,很少与老人交流谈心,更别提帮父母规划安排退休生活。情感关注的缺位,让骗子趁虚而入,通过口头亲切称呼甚至认干亲等方式,用长时间的“温情攻势”打动老人,取得老人信任后进而行骗。

  有研究表明,营养保健品诈骗和投资理财诈骗为针对老人的主要诈骗形式。朴素梦想与现实能力之间的差距,是老人频频陷入圈套的重要原因。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渴望健康,却不知道如何保健,对健康知识一知半解,容易轻信保健品公司的宣传伎俩。比如,有保健品公司在水里滴入墨汁,放入自己公司的胶囊后水变清了。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化学反应,不懂的老年人很可能就此相信所谓“产品清肺能力显著”的说法,欣然掏钱购买。同时,在“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念影响下,一些老人对于各种投资理财产品趋之若鹜,希望多赚些钱留给孩子。然而,由于缺乏理财知识,高价买来的往往是一些没有多少投资收藏价值的东西,根本卖不出去。又加之维权意识欠缺,相关收据和购买凭证很不完善,即使发现上当受骗也是投诉无门。

  此外,纪念币骗局、高息理财骗术等层出不穷,有关部门需要主动亮剑,斩断黑色利益链。有所谓的“公司”专门推销一些价值低廉的纪念币甚至正在流通的货币,老人30万买到的纪念币实际仅值2万。这种低价高卖的行为有价格欺诈之嫌,买卖流通人民币更涉嫌违法。对此,执法部门应该在严厉打击的同时,加强法律宣传,提高老年人防骗意识和法律意识。

  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人。骗术围猎老人,不仅给老人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其身心健康,进而破坏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家庭、社区、政府和社会都应重视起来,加强对老人的情感关怀,切实消除老人的空虚感和无用感,帮助老人提高对骗术的“免疫力”。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