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火车票销售套路深 软件搭售何时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09:3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8春运已拉开序幕,预计30亿人次将在未来40天内踏上行程。因为方便、快速,在互联网上购买火车票一直是广大旅客的优先选择。不过,在机票捆绑销售的问题被督促整改后,几大购票平台在火车票销售方面依然存在默认搭售、捆绑销售等问题。有媒体经过调查后表示,一些网站的有偿服务选项隐藏很深,消费者若不能分辨其中“套路”,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花了冤枉钱。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显然,消费者在下单前应该享有知情权,清楚明白地知晓自己要购买或得到的服务项目是什么。因此,“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自然是不可取的。

购票网站中存在默认搭售、捆绑销售等现象,并不新鲜。近年来,媒体和公众对此颇为关注,频频发声,批评网站涉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做法。有关部门也已及时反应,进行了有力的整顿和处理。中消协和民航局都曾发布相关规定,禁止搭售行为。那么,痼疾为何难治?

原来,这些网站的应对之策是将搭售行为进一步隐蔽化。比如,在某旅行App上预订二等座高铁车票,票面价格为553元。在选择车次、选择买票渠道后,支付金额瞬间变为583元。定睛一看,在“订单填写”页面的最下方默认提供了一份“出行服务”,具体内容为“购保险极速出票30元/份”。而最下方的“不购买”中,明确提示“出票慢,可能需要排队”。

要彻底根治这一顽疾,还得从政策层面入手。应该看到,各大购票平台之所以能够进行捆绑销售,与它们的定价自主权过大、随意性过强不无关系。在看似优惠的价格下,不少消费者往往难以分辨其中的猫儿腻。各大平台在搭售一事上形成的默契,恐怕也并非偶然。如果各商家之间存在一条利益链条,那么利益互换,统一进行捆绑销售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总而言之,明确商家定价、卖票规则,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让某些购票平台的搭售行为销声匿迹,还广大旅客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