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2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人秀火,道具别想太多

[复制链接]

890

主题

1293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30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09:18: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了明星的普通村落是头顶星光的外景地,明星走了,那就只是麦地,或者高粱地了。


日前,湖南绥宁县政府发布的一则保证《爸爸去哪儿》正常拍摄的通告引发热议。通告除了对一些村子封村、限行,还直言节目拍摄是宣传、发展当地旅游的一项重要举措,“凡不听劝阻,违反通告要求的,执勤干警有权当场处置,情节严重的坚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涉嫌犯罪的,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遭到网友吐槽后,当地承认“通告里面的一些言辞,没有仔细考虑百姓的想法”。

过去人们都说,要致富,先修路。这代表了一种朴素的发展观,也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如今这道理依然有效,争高铁之事仍时有发生就是证明,只是修路不再是连接世界的唯一方式,人类已有更多选择走向远方。据我观察,深谙此道理的人群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官员。你看他们从主动拍宣传片,策划营销活动,到开始借力粉丝经济、互联网+,已聪明了许多。当然,目的还是一个,烘托一山一水,拉动G D P。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搭上《爸爸去哪儿》的便车,似乎都注定是件小成本、大回报之事。毕竟真人秀眼下正火,镜头当中反复展现拍摄地,是无论怎么PS的形象宣传片都不能比的。所以不难理解,绥宁当地政府人员会在网上劝慰百姓,你们知道争取到这个节目有多难吗?但正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绥宁官员可能万万没想到,最终会以一份声色俱厉的通告换来想要的关注度,只不过里头掺了大量杂音。

事后,绥宁官方放低姿态,声称“没有仔细考虑百姓的想法”。显然,这也是学了一点舆情应对术的,只不过并没有什么用,因为从通告动辄“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措辞看,这更像一次并不情愿的危机公关。果然,洋洋洒洒数百字的官方回应,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落脚点还是放在一切为了大家好的出发点上,大有搁置争议、一起发财之感。当地百姓能否领情我不知道,外界的恶感已由社交媒体而生。

出于好奇,我搜了一下其他拍摄地是如何对待娱乐节目拍摄需要的,果然有些地方也不手软,甚至还专门设立了领导工作小组。看到这里,我也是醉了,只能说个别领导同志对真人秀的附加值太乐观了。真人秀观众多,没错,参与的明星粉丝多,也没错,电视台能从中赚个盆满钵满,一般也不会错,唯独地方政府作为道具不要想太多。有了明星的普通村落是头顶星光的外景地,明星走了,那就只是麦地,或者高粱地了。

我们见过很多标志牌,包括石碑,写着某大腕曾到此一游,或者在那个地方做过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这些地方有的运气好,隔三差五有人去转转,擦拭一番。更多的,无人问津,只有风声雨水,在默默冲刷那些愚蠢的往事。文/柴辣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