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0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困难学生优先就业”不是终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8 20:1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广西自治区人社厅和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广西就业见习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就业见习管理工作。什么情况算就业见习,就业基地的设立和调整有什么条件,招募见习人员遵循什么原则,都有明确的说法和依据。总体来说就是“让家庭困难的学生优先就业”。(1月8日《南国早报》)

  为实现“让家庭困难的学生优先就业”目标,广西有关部门同时出台了很多举措:优先使用家庭困难毕业生的,将对企业给予一定补助;家庭困难的毕业生见习的时候,生活补助和保险由财政支出。这样的政策透着善意。

  困难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父母省吃俭用,孩子积极努力。如果毕业之后遭遇就业难,可想而知,打击一定是巨大的。更何况有的孩子还是依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毕业之后就面临偿还助学贷款的压力。能够让孩子顺利就业,也是减轻家庭压力最迫切的需要。

  这个时候,对困难家庭的毕业生给予帮助,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岗位,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出面,鼓励用工单位“优先招录困难家庭的毕业生”,让人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不过,要注意的是“让困难家庭的毕业生优先就业”只能是应急办法,而不是终点。

 毕业生找工作难,是一个客观事实。一些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更多大学毕业生迫于生计只能干了“和专业不对口”的行当。虽然也“就业”了,却浪费了才学。这都反映出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过,遭遇这些的并非都是困难家庭的毕业生。

  通过政策,引导“让困难家庭的毕业生优先就业”,确实帮助了一部分毕业生。如果止步于此,政策善意会导致新的就业不公。首先,这一政策的实施,或许导致一些“家庭不困难的毕业生”找工作更不容易了。还有就是在政策引导之下,企业用人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是不是困难”而不是谁更符合岗位的要求,这不仅会给企业自主用人带来困扰,对“家庭不困难的毕业生”来说这是否也是一种“就业歧视”。

  所以说“让困难家庭的毕业生优先就业”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只能是应急的办法。我们要彻底解决的是所有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笔者认为有两条路必须走:其一,政府要大力振兴经济,积极拓展就业空间,让所有的毕业生找工作不再困难;其二,学校专业要对接市场,积极调整专业,不再“埋头苦教”“闭门造车”,培养更多市场需要的、喜欢的人才。这才是终极之举。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