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0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障房无法入住源于建设初衷上“本末倒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0:4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保障房无法入住源于建设初衷上“本末倒置”


国家审计署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在贵州贵阳市,3万套保障房竟一直闲置!这些保障房项目共涉及投资85.43亿元,可因为不完善配套设施,老百姓有房却迟迟住不进。记者就此采访贵阳市住建局。谁知到了局长办公室内,在记者说明来由后,该男子突然表示:你们搞错了,我不是局长,我就是过来看工作图的。(11月22日央视财经)

贵阳市3万套保障房闲置了,难道贵阳市真没有需要保障房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3万套保障房之所以闲置,源于房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并且水电等基础设施跟不上。面对媒体的追问,局长不承认自己是局长,怕承担责任,其平时工作责任如何不难想象。如此不负责的建设“惠民”工程,不仅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还会给国家的事业带来消极影响。在笔者看来,如此多的保障房之所以无法入住,源于建设初衷上当地政府“本末倒置”,让官意代替了民意,让保障房独守“空房”。

保障房,本是国家的一项惠民工程,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建设,而后提供给特定人群使用的起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既是对民生的关注又是对民意的尊重。然而,贵阳市在建设的保障房上,却是房屋质量糟糕,配套设施不健全,面对住户们的投诉,相关部门却推诿相待,让民众投诉无门呢?要想让保障房成为联系政府与民众的德政工程,还需在细和实上“谋定而后动”,而不是一味的逃避责任。

质量不合格、配套不健全,达不到入住的标准,让保障房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曾经的“谋定而后动,多方发力推动保障房建设”如今看来只是句“口号”。当地相关部门的“鸵鸟思维”与消极作为,各种花式推诿,各种不睬不理,源于追求数量和政绩的粗放观念。要想走出保障房无法入住的“怪圈”,还需集中力量提升质量、完善保障房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保障房建设名义上是为了中低收入者的利益,可是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建设,整个过程却很少征求民意。3万多套保障房闲置背后,是为完成量化考核任务而不考虑实用面的问题。对此必须建立与保障房闲置责任对应的严格约束追责制。当前,承认工作失误,并积极协调解决,比逃避更有用,更能赢得民众的信任。

希望贵州方面能早日解决保障房“早产”面临的问题,让保障房真正发挥作用,让百姓不再望房兴叹。也再次警示地方政府不仅要完成“数量”,更要保障质量。要让保障房成为“安心房”,还需从上到下严肃审计制度,从规划到入户,构建完整的监管链条;另一方面,考核上除了以往的开工面积、竣工套数等指标外,还需将“入住率”、“满意率”等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以保障民意的“最大公约数”。文/刘正猛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