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6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炉”读职校:大学该反思什么?

[复制链接]

7974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5:3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的国民教育序列中,普通高中好于职业高中,大学本科要高于高等职业专科,但教育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出现“本科生满街跑,技术工无处找”,如今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再去职业院校“回炉”。

中国的大学原本应该很适应职业化的教育需求的。1952年以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模式,着力培养工程技术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学科设置细致、专业很窄,应用性强,在最著名的大学,学院多达数十个,精确地对应不同的就业去向。相比之下,哈佛只有10个学院,斯坦福只有7个学院。

遗憾的是,面向职业的教育,目前中国高校还很难胜任。

首先,高校没有分层,大学学术研究与职业教育的分层不明显,各学校设置过细的专业,专门知识过时得快,一旦调整不及,就业就容易成为老大难,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其中的典型。教育主管部门意识到这个问题,前几年教育部提出要对高等院校分层,未来将筹建600所面向职业教育的高等院校,包括新设本科院校或现有本科院校转型,定位于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教育体制管得多、管得严,学校在招生专业、招生名额、课程设置等方面自主权较少,这制约了他们追踪市场需求的能力,较难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市场上比较知名的职业培训学校,反而大多是民营的。

其次,职业教育并不意味着学生品质、师资、投入要低本科一等。以职业教育最好的德国为例,师资要求高,与企业合作多,同时德国意识到未来充满变数,职业教育并不是为特定的岗位培养特定的技术工人,因此学生需要学习很多综合知识,扎实的学术功底还保证他们有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

现有的高等教育考核体制下,中国多数大学倾向于做大规模、做多学科、做学术研究型大学,职业教育成为少数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不得已的定位,教师人才、政策激励远远次于综合、研究型大学,教出来的学生的水平可想而知。

这些使得职业教育学生的流失率很高,中西部地区的职业高中辍学率高达30%到60%。甚至一些职业学校在招到学生以后,就将他们送到企业去实习,不教授任何知识。

说到底,大学生“回炉”读职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匹配不合理的警钟。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