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7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四学生捡石头捡到动物化石 填补一项世界空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11:4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大四学生王奉宇寝室里,堆满大大小小各类石头,足足有几百公斤。在室友和老师眼中,他是个痴狂的“石头迷”。
  王奉宇曾在湖北利川发现306枚腕足动物化石,其中有一种是从未发现的全新物种,他将这个创新性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引起广泛关注。
  王奉宇出生在青海,自家屋后有个河滩,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捡石头,只要是颜色鲜艳、形状怪异的石头,他都要捡回家收藏。家人也积极支持。高考时,他填报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大一时,王奉宇参加学校的地球科学俱乐部。国庆假期与几个同学去武汉茅店山,挖到人生中第一块化石——三叶虫化石。随后,他又陆续找到海百合、双壳、腕足、角石等10多种化石。
  为搞清楚这些化石,他选择从事古生物研究的宋海军作导师,并选定腕足动物这个研究方向,正式走上古生物学的研究道路。在跟随导师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拍照、修理化石、查找文献等。
  为找到更多具有研究价值的化石,几年间,他的足迹遍及湖北、贵州、广西、西藏等地,节假日几乎都在野外。一次小长假,他在利川发现早三叠世的腕足动物化石,3个种类,306枚标本。王奉宇内心沸腾了。返校后,在宋海军老师指导下,他全身心投入到化石处理、磨制恢复内部构造等工作中。为弄清这一发现的地质意义,他系统收集整理资料,建立了自己的腕足动物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他发现自己找到的一个种类是全新物种,腕足的演化断层被填补。
  大三时,他将这一创新发现撰写成论文《早三叠世华南地区腕足动物群的新发现:对大灭绝后生物复苏的启示》,发表在国际期刊《Papers in Palaeontology》上,引起腕足研究界广泛关注。他是近10年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唯一以本科生身份在这份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学生。
  王奉宇说:“我爱捡石头,能对自己的爱好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研究,这是莫大幸福。”(龚雪、庞伟红)
  来源:湖北日报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