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图左)是安徽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新义小学的一名教师,从1983年从教至今,她坚守在乡村教学一线,三十多年里,不论学生数如何减少,她认真负责对待工作的态度始终不变,将青春和汗水奉献在三尺讲台上,滋润着一批又一批渴求知识的农村孩子,而她手中有着61年“教龄”的教鞭更是见证了她和父亲两代人的教育梦。 李俊的父亲李富生1956年参加工作,2001退休,从事教育45年,父女俩加在一起有着79年教龄。李富生老师2007年去世,桃李满天下 。(图为李老师生前照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大数目物体平均分……”11月26日,记者见到李俊时她正专注地给二年级学生上数学课,走近一看,宽敞的教室里只坐着两名学生。 据老教师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学校最高峰时有四百多学生,渐渐地,很多人带着孩子进城生活,村里生源越来越少,如今全校学生加在一起才26人。 据老教师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学校最高峰时有四百多学生,渐渐地,很多人带着孩子进城生活,村里生源越来越少,如今全校学生加在一起才26人。 记者注意到,不论去到哪里,李俊身边始终带着一根教鞭。细细打量,这根教鞭是由竹子做成,边缘已经磨得十分光滑,上面还写有“1983.9.李.用”字样。李俊说,这根教鞭是1956年当教师的父亲开始参加工作时所做,1983年她从教时父亲送给了她,一直用到现在。 除了指黑板、划线,这根教鞭还被其他老师戏称为“古董”,有位老师去年在乡里演出时还拿它当了道具。 那个时代,基本上每个老师都有个教鞭,主要用来警觉那些略为调皮捣蛋的学生,最多也就打打手掌心,让他们长点记心。 61年间,原本青翠的竹教鞭早已变黄,李俊也从年轻教师成长为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虽然父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但父亲的教诲李俊始终不忘,更是将父亲的教学理念、教育梦想与教鞭一起继承了下来。 “小时候父亲总是忙着工作,到学校最早、走的最晚,我和母亲很不理解,经常因此埋怨他。直到我当了老师之后,才渐渐理解父亲当初的做法,他对学生特别负责,每回都主动给学生们查缺补漏。”李俊说,父亲时常教导她,做事要认真、细心,对学生要有耐心。 从教这么多年,她都以父亲为榜样,认真传授知识,关心爱护她的学生们。每回全乡统考时,跟李俊同带一个年级的老师就很头疼,因为她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很好,总是名列前茅。私下里,孩子们都愿意跟她亲近,经常有孩子喊她“妈妈”,这让她的内心无比温暖。 从教以来,李俊就没离开过新义小学,眼看着身边不少老师都离开了,她始终手握“古董”教鞭,坚守在乡村小学,原因极其简单:这里的孩子需要我这样的老师。 李俊很爱惜父亲送给她的教鞭,时常清洗、擦拭。再过两三年,她就要退休了,这根保存较好的教鞭却不能退休,她早已想好,要将这根教鞭当成“传家宝”传给下一代。安一 文 徐朴 摄 更多的凡人故事,您身边有感人、质朴故事,请添加微信公众号“照真达俗”(amtf-yz)并留言,让我们一起用影像关注世界,温暖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