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2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即使人民币仍有一定贬值空间,央行也不会让人民币持续贬值。 8月11日,人民币兑...

[复制链接]

890

主题

1293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30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5:46: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本和舆论的纵容,让年少成名的90后,风光无限踌躇满志。也许未来泡沫破裂的风险,能够促使他们反思和警示。


先说一份关于90后的最近研究报告。调查认为,90后比较有主见,重个人偏好;宅、独立和奋斗占自我评价的前三位;八成崇拜商界精英及政界精英,对“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有强烈认同;七成有意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扩大交友圈,包括陌生人;超过半数注重交际对象的“颜值”;八成不在乎加班而列重视待遇、发展前景和兴趣爱好。

再说现在的创投市场。说到现在的经济结构转型,就不能不提“互联网+”,更不能不提“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一方面,人人皆说新三板或创业板,做着“包装上市+巨额套现”的暴富梦;另一方面,很多不靠谱的项目,也能获得不靠谱的投资。因为在投资者眼里,关心的不是最终产品,而是下一个接棒者。在更为悲观者眼里,一个类似于上世纪末的互联网科技泡沫已经隐约可见。

上面两个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是,它们通过“90后创业者”,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更通过孙宇晨、余佳文、马佳佳、汽车游侠……这些可以触摸的形象,构成了这个价值多元化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

化学反应在情理之中。每一代际都曾经拥有过激情昂扬的青春。只不过,在经历了80后的铺垫之后,90后登台亮相的方式,更有“于连式”个人野心和恣意张扬。因为年轻,他们天生就具有互联网的基因,也通过互联网的教育,更充分地烙上了这个商业时代的印记。

他们普遍善于侃侃而谈讲故事,是的,“包装上市”的一个民间逻辑就是要会“讲故事”,欢迎“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眼球经济;他们的成功哲学简单明了,“真正的牛逼是占有和支配资源的人”,是的,互联网上充斥着“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和暴富神话;他们有奋斗的野心,有“出名要趁早”的焦虑,却无意于长久的事业,而当下的许多投机资本,正好偏执于“概念”。

不需要苛责90后,需要看这个社会给他们提供了什么。“精致的利己主义”的总结,之所以得到广泛的认可,是因为说出了这个时代的典型征象。在“小时代”、都教授、国民老公和国民女婿等所构成的公共神话体系里,世俗成功以其鲜活的形象冲击,让任何关于幸福、价值、伦理的讨论,都显得苍白和力不从心。而根源,甚至从90年代背景下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就开始了。

我们一方面着力于道德重建,另一方面,创业领域又悬置道德、不断地制造泡沫和可疑的新偶像;而舆论,基于同样的商业逻辑,对这些现象非但缺少必要的省察,甚至推波助澜。我们将脑子活点子多叫创新,我们忽略了在我们的竞争对手如硅谷创新的背后,其实从来都是有人文精神和信仰作为文化基石的。

在“风来了,猪也会飞”的互联网狂欢里,资本和舆论的纵容,让年少成名的90后,风光无限踌躇满志。也许未来泡沫破裂的风险,能够促使他们反思和警示。事实上,这些年已经倒下了许多空手套白狼的“偶像”。但眼下,任何说教和批判,都只能引来他们自负的嘲笑。而在他们身后,许多潜在的粉丝,正梦想着复制他们的成功。

许多世纪以来人类积累的关于幸福、信仰和人生的思考,并非只是庸人哲学。浮躁的社会,面对诱惑而选择清醒和坚守,其实更需要勇气。年轻的90后,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迟早会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但是,经验不能只靠惨痛的教训事后获得。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让90后明白这一点?文/刘志权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