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3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别让“鸳鸯判决书”损害司法公信力

[复制链接]

6269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31 16:3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号一样的两份判决书,判决结果却截然相反。一份有利于上诉人,一份不利于上诉人。两份文号一致的判决书均出自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1月30日《澎湃新闻》)

  虽然该案的二审主审法官回应说,有利于上诉人的判决是其在经合议庭评议后制作的,后经合议庭评议并经审委会讨论决定,最终作出了维持原判的判决。在传上网时,因为工作失误,将没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传上了网。这才造成一家法院对同一起案件制作出两份判决结果截然相反的“鸳鸯判决书”。

  但是,即便当事法官所言是实情,这份“鸳鸯判决书”在客观上都已经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至少在人们看来法官制作判决书简直如同儿戏。更不要说,当事法官的说法到底能得到多少人的认同和相信,这很难说。因为现在很多普通老百姓、网友本就对司法审判抱有怀疑态度,这让他们很容易以刻板印象认定,法院制作出“鸳鸯判决出”不是法官工作失误,而是暗藏猫腻。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司法腐败事实存在着,“吃完原告吃被告”是不少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顺口溜。

  因此,要让人们相信制作出“鸳鸯判决书”,确实只是法官个人工作失误造成,而不是暗藏猫腻,没有司法腐败在里面。这不仅要追究当事法官的责任,给予相应的处分,而且有必要在上级法院的监督下,重新公开审理判决这起案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扶正祛邪、保证社会肌体健康的重要力量。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司法》中曾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如果人们不相信法院,司法审判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司法公正、社会公平正义就会遭受普遍质疑,建设法治社会、何谐社会也就难以得到保障。

  因此,各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司法工作中,除了要排除权力、金钱、人情等一切法外因素的干扰,严格坚守“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等底线原则之外,还必须树立对司法事业、司法工作高度负责的敬畏意识,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和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起诉讼案件,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透,不放过案件的每一个证据的细节,不忽略每一道工作环节的细节,切实杜绝因马虎大意而犯下的低级错误,当好社会公平正义的守卫者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确保和增强司法审判的严肃性,才能让人们看到司法审判的公正性,才会最终让司法审判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把法律的权威内化成人们的信仰,牢固社会基石。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