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9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字长文”暴露的“过度关爱”和“过度叛逆”

[复制链接]

6269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31 16:3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80后北大高材生王猛(化名),曾是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还是美国排名前50大学的研究生,却从10多年前开始不再回家过年,6年前与父母决裂。近日,他写下万字长文,控诉父母在他成长过程中对他充满“控制”的爱。而他的父母,昔日的50后大学生,面对儿子的远离与决裂,却不知道为什么……(1月30日《成都商报》)

  高考状元、北大高材生,美国名牌大学研究生,这一系列的“光环”是许多孩子和家长梦寐以求的,可这位获得这么高成就的孩子却是对父母“恨之入骨”,竟然与父母决裂,不知道其父母有多伤心,辛苦培养出来这样的孩子有何意义?然而,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如果人生能够重新过,他是不会选择这样的父母,宁愿不需要有今天的成就。一篇“万字长文”暴露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共同性”矛盾,即“过度关爱”和“过度叛逆”。

  万事皆有度,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同样也需要有一个“平衡的度”。有些父母喜欢过分的管教孩子,将孩子完全设计好,然后逼着孩子按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计划进行,稍有不顺或是违背自己的意愿,就会对孩子进行打骂,那些“虎爸”、“虎妈”就是这副样子。诚然,由于父母的生活经验丰富,对于教育的理解至少比孩子深,孩子按父母的“计划”进行,在成就上可能会比管教不严的孩子更高些,但孩子明显失去了“自由”,过早地失去了“快乐”,人生变得乏味。从表面上,可能比一般孩子都要乖,比一般孩子都要“听话”,但心里可能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其“叛逆”性可能要比一般孩子更强烈些,在心理方面可能对父母不那么友善,当然,长大之后和父母决裂,互不联系的年轻人很罕见,但多多少少会对父母充满恨意。如果人生能够重新来过,他们是不会选择这样的生活。谁愿意过“被包办”的生活?

  其实,所谓的“过度关爱”,实质上就是“过度操控”,父母表现得很强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有权决定他们的人生。这种忽略孩子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做法,其危害性极大。而孩子有些“叛逆”很正常,但如果过度“叛逆”得不到及时疏解,后果自然会是很严重的。此时,孩子也应该主动找父母沟通,争取获得父母的理解。不过,说服“虎妈”、“虎爸”还是有困难的。

  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是和谐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和主权,做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而孩子有什么事应该主动和父母商量,获得父母的支持,如此,孩子才会健康成长,即便是成就不大,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令人羡慕的,不会走到决裂的地步。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