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9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政服务岂能“假期没到,状态先放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5 16: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几天前,小周来到西部某市的一所创业服务中心咨询创业贷款政策,没承想碰了一鼻子灰。“现在申请贴息贷款,年前肯定办不下来!”一名工作人员有些不耐烦,“年后再来吧!”临近年关,部分工作人员的“年前综合征”开始“发作”:还没到假期,状态却已“放假”,经常把“过了年再说”挂嘴上,让办事群众心里添堵。(2月4日《人民日报》)

  “年后再来吧”“过了年再说”等推脱性说辞,确实是近些年许多办事群众遭遇到的普遍现象。其实,这种推脱办事群众的现象又何止春节放假之前?不少地方的部分部门既有“年前综合征”,也有“年后综合征”——春节大假之后,他们基本是“不过十五不上班”,即便安排有人值班,群众前来办事时,他们明明有时间办事,也能够办成事,却往往会不耐烦地要求“过了十五再来”。甚至于放个“十一”长假、其他小长假以及双休日,都有“假期没到,状态先放假”的情形,比如“过了‘十一’再来”“下周一再来”。群众对此怨声载道。

  “假期没到,状态先放假”会给群众造成诸多不便,让人寒心。不少政务人员在开会讲话、写工作总结或心得体会时常常会说,民生无小事,群众工作无小事,行政部门的形象无小事。有可能还会说,即便一些群众的事确实是小事,也应该成为他们的大事。不少地方也逐渐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服务公众,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甚至提出了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的口号。然而假期没到,服务先停摆,如此知行严重脱节,又如何实现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提前开启放假模式,不仅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也损害为民服务的形象。

  一个浅显道理是,在其位谋其政,无论是谁只要在岗一天,就必须尽一天责。说穿了,“假期没到,状态先放假”是部门纪律松弛、员工作风散漫的典型表现。上述报道暗访发现,“签个到,点个卯,年前上班走一走瞧一瞧”的现象似乎被部分政务工作人员默认为“惯例”。事实上,有了纪律松弛、作风散漫的病根,部分政务人员又何止会产生“等过年”的工作状态,每逢佳节也基本都会“等放假”了。很难想象,一个团队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到这种程度,怎么焕发凝聚力和战斗力,又如何让老百姓满意?恐怕只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假期没到,状态先放假”再次表明,正风肃纪、加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往,许多纪检部门及媒体会暗访节后机关单位的工作作风,尤其是在更考验服务意识和工作作风的春节之后。其实,既要防“年后综合征”,也要防“年前综合征”,年前进行工作作风暗访与整治,也是纪检部门必须补上的功课。当然,如何打通作风建设“最后一公里”,当是相关部门必须认真思考与探索的,以倒逼工作人员对群众之事“今天能办的今天办,马上能办的马上办”,少一些“等等再说”的拖延。对慢待百姓的做法,也要加强惩戒,以儆效尤。(何勇海)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