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招生“考家长”,封堵并非“良方”

[复制链接]

6269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19:4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8年江苏无锡市区民办小学、初中和公办特色初中(班)招生工作安排,入学申请环节即将结束。为规范招生行为,帮助家长顺利完成下一阶段的信息核对工作,无锡市教育局14日发布了相关通告,其中提到:信息核对期间,学校不得对家长开展测试或调研,不得以家长学历作为选拔生源的依据。
  禁止学校招生“考家长”“查背景”,无论是出于“现实应对”抑或“事前预防”,显然都并非毫无来由。早在去年,就有媒体就曝光,上海民办阳浦小学在给孩子面试的同时,也为家长们准备了一套考题;当地的另一所民办学校——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则要求家长填写孩子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第一学历、毕业院校、工作单位。
  类似见于民办中小学的招生门槛,不但招致了家长和大众的反感,也无一例外地引来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封堵。行政力量的介入固然立竿见影,但仍然只是治标之举。针对“考家长”“查背景”的招生怪相,对症的“良方”恐怕还在于,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让教育领域内的竞争更充分。
  优秀的民办中小学,的确能在家长面前占尽主动。一方面,其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无论是硬件设置,还是师资力量,都处于地方领先水平,甚至远超公办学校。另一方面,如今家长们愈发重视孩子的教育,相应的投入上升趋势明显,优质教育资源在需求端日益旺盛。
  但是,这种优势地位的获得,并非脱胎于充分的市场竞争。办学门槛高企、行政规划限制,往往导致一地民办学校数量极其有限,家长们的选择其实并不多。在此背景下,“一家独大”“两家独大”的民办学校,难免会生出“傲慢”乃至“店大欺客”。
  开放带来竞争,竞争带来进步,这是久经检验的朴素真理。教育领域,同样如此。让社会资本自由进入教育领域,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家长和孩子们才能拥有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考家长”之类的招生门槛即便依旧存在,必然也缺少前赴后继的环境土壤,有关部门至时也就无需为此费心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