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5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治理GDP注水:改变“算法”更需改革“考法”

[复制链接]

7974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11:1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6月26日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根据方案,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后,各省份的GDP或将由国家统计部门核算,GDP核算“下算一级”全面铺开,以挤出GD P数据里的“水分”。

现在的G D P数据核算方式,是国家和地方分别核算,地方自行上报本地数据。地方政府裁判员运动员一身兼,造假冲动自然难抑。于是,分别核算从1985年实施至今,地方G D P统计超越全国G D P总额的这种“1+1>2”的局面愈演愈烈。进入新世纪后,每年的地方G D P更是都超过全国G D P,2004年差距一度接近20个百分点,即使是去年,地方G D P也比全国GD P总量高出了2.7万亿。

G D P注水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和猖狂,越是经济不景气的年度或是经济呈下滑趋势的地区,数据造假的动力越强。譬如今年初引发舆论热议的辽宁省经济数据造假案正是个中典型,东北经济比较困难,小地方的状况更为严重,因此,辽宁省县级财政成了数据造假重灾区,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有一个镇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60万元却上报成2900多万元。

2004年,地方G D P超全国G D P接近20个百分点,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当时已表示,要借鉴国外经验,实行G D P“下算一级”,即省一级不再独立核算本省的G D P而由中央进行核算。结果,第二年,只有北京、上海等几个直辖市实行了“下算一级”,其他各省基本都是从2007年开始实行“下管一级”,即各省G D P数据仍然由本地统计上报,上级负责监管,经过联审后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发布。其后,随着对G D P数据注水的诟病之声愈演愈烈,加之统计不断规范,逐渐有更多省份试水“下算一级”,不过步伐普遍较慢,发达的地区如江苏省也是从2015年才开始的。

如今,“下算一级”很有可能将在全国全面推开,会议同时审议通过的《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亦将进一步有助于统计造假问责的落地,G D P数据注水有望从技术上得以封堵。

实际上,对G D P数据注水进行技术性封堵,国家统计局一直没有停止过努力,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由于目前的GD P核算方式采取的是生产法加部分行业的收入法来核算,理论上讲,如果各地企业直接上报数据,就可以在技术层面上终结GD P数据注水。于是,2012年,“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制度正式施行,全国70万家“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在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平台上,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数据中心或国家认定的省级数据中心报送统计数。结果,不足一个月时间,国家统计局就曝光了地方统计局干预企业独立真实上报数据的事。由于当时要求直报数据要和地方数据一致,有些地方政府为求政绩就要求统计局造假,甚至直接对企业进行行政干预,要求修改数字变为只增不减。随着行政干预此起彼伏,“企业一套表”基本丧失了独立性与真实性,最终形同虚设。

“下算一级”当然是比“企业一套表”更有可能奏效的技术手段,毕竟,它结束了地方政府既当裁判又下场踢球的状况。然而,只要G D P数据注水的根源没有解决,再强的技术手段也有可能被突破,又或者G D P数据注水告一段落,但别的造假方式又浮出水面。

归根结底,G D P数据注水现象泛滥,是源于官员的政绩考核标准,G D P被作为非常重要的指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字出官”。在唯G D P论的价值观下,官员不惜以扭曲的方式提升G D P,放任粗放式增长损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又虚报G D P数据以提升政绩。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尤其是经济低迷的时候,真实经济状况被遮盖,又进一步影响经济复苏,危害经济体系,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近年来,G D P的概念被不断淡化,但迄今为止,它仍然是官员考核中不可忽视的量化指标。技术性防堵G D P注水或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要从根源上杜绝GD P造假,还是要改变“数字出官”的考核标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