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同时宣布将于9月1日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 湖南红网发表江德斌的观点:由于现在电信服务以套餐为主,且以3G、4G占绝大部分,这些用户的套餐里,已实现全国统一通话资费。因此,长漫费对运营商只是“鸡肋”罢了,迟来的取消长漫费动作,带来的收入波动影响大约只占2%左右,对用户而言实际利好也不大。随着移动互联网和4G的全面普及应用,用户对流量的需求愈来愈旺盛,诸如游戏、视频、娱乐、直播等活动,均需要大量流量支撑。与此同时,流量费过高、网速慢、本地流量多全国流量少等问题,则就愈发凸显,在取消长漫费之后,“提速降费”还可以更进一步,全国与本地流量统一标准,亦可提到日程表上。预计在2020年5G就将全面商用,各种应用将形成海量数据,用户对流量的需求将无比增大,再用现有的计费模式,则就犹如老牛拉破车,难以适应了。运营商应加快“提速降费”步伐,制定更为合理的计费模式,让用户享受到更为廉价、更为高速的服务。 话费业务萎缩是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升级下不可逆的趋势,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早就在各种套餐中实行“本地市话、国内长途、国内漫游费合一”,如今不过是给名存实亡的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正式立个“墓碑”。所以,没啥可喜可贺。与此对应的是,李克强总理都指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进而,敦促提网速降网费。对此,移动运营商不能说完全没响应。但是,仅降一点深夜与凌晨的上网费,对用户有多少现实意义?移动运营商曾经宣称4G能如何流畅地观看高清视频,有几人不差钱地看过?明明4G信号满格,网速愣是如蜗牛,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此外,流量也分本地与全国两种。据说,3年后5G将正式运营,速度又会比4G快多少倍。理论速度再快,展示效果再爽,实际应用仍与运营商的定价有密切关联。用户明白运营商要赚钱,要从更新的技术上盈利。但是,千万别让新技术乃至主流技术成为用户用不起的“鸡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