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2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朋友圈”办公同样考验领导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8:3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背景:《邯郸日报》9月12日在一篇题为《网上也能走好群众路线——围观一位区委书记的微信“朋友圈”》的文章中介绍了邯郸市峰峰矿区区委书记牛颖建利用微信社交软件办公的细节。牛颖建谈了这么做的好处,“之前了解基层情况,主要是下去调研走访或者听同志们汇报,现在大家都用微信朋友圈了,在这里也能看到许多舆情动态,所以也就把‘阵地’逐渐往手机上转移。”

钱江晚报发表高路的观点:牛颖建的微信工作群30余个,微信好友1300多位,很多老百姓和下属单位的一般工作人员都是他的微信好友。各行各业、三教九流,想方设法与群众拉近距离,一名官员的朋友圈如此接地气,这种新颖的群众路线实践方式值得借鉴。可朋友圈无效信息多,有效信息少,大量的阅读会占用过多的工作时间,指望书记一个个点过去看过去也不可能。其次,领导了解到信息,还是要转交给职能部门去办的,领导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另外,有领导的朋友圈也未必能听到实话真话,相反,还有可能听到一些空话套话。所以,除了书记的朋友圈,更重要的还是建立各个部门负责人、办事人员的朋友圈。大家都承担起责任来,都和群众打成一片。建朋友圈的过程其实就是广开言路的过程,就是打开大门办公的过程,就是倒逼行政转变履职方式的过程,它还是需要一整套工作机制来确保每个部门、每名公职人员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的。

以往,基层办事人员或群众遇到问题,需要逐级上报等批示,为了不给上级“添麻烦”,不给上级留下基层办事不力的印象,很多不好办的事卡在“最后一公里”,未必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处理,一些小问题久而久之被拖成大矛盾。领导干部加入基层单位的微信工作群,从技术角度上看,有事@领导很容易,说事情不需要像写报告那样正式,领导还可以浏览基层工作群的对话内容,了解实际情况。然而,技术上没问题是一回事,实际运用有没有问题是另一回事。比如,当一些人知道群里有领导时,说话显然会更注意。在一个群里说话“不方便”,某些人难保不会组织另一个“方便”说话的群。若此,领导所在的群有可能沦为“空壳”,或者只说“形势大好”。再者,为了避免有人在领导所在的群里“乱说话”,谁能进群恐怕会有选择性,“不听话”的人被移除群也很简单。简言之,领导加入微信工作群有积极的方面,但最根本的,还是要看基层部门的工作态度与作风是否端正,还要看领导督促并指导有关部门履职的工作能力。至于群众直接加领导的微信,领导会不会通过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这还是有问题找领导,未免说明基层办事不给力。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