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河北武安市著名慈善人物李艳霞以四项罪名,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15名同案犯被处14个月至12年半不等的有期徒刑。 李艳霞对外常用名是李利娟,她的知名度首先建立在慈善标签上。她曾是全国知名的民间慈善人士,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创建武安市民建福利爱心村,22年里陆续收养118个孤残儿童。2006年,李艳霞被评为“感动河北十大人物”,成为扎根乡村的慈善之星。 在事发前,李艳霞的公共形象是正面的,没多少文化但充满爱心,将自身的坎坷转换成大爱无疆。经她收养的孤残儿童,过着虽不富裕却自由自在的生活。一些媒体也展露李艳霞泼辣的一面,在民政系统“吃得开”,但这种泼妇个性被赋予光环,以为是底层慈善的保护色。 (李利娟 资料图) 李艳霞的慈善好时光2017年开始破灭。这年5月,武安市民政局牵头,联合公安、消防、教育等部门取缔了李艳霞的爱心村,公安局以涉嫌多起敲诈勒索犯罪、扰乱社会秩序犯罪为由,将李艳霞等人刑事拘留。这些罪名,在一审审判中被确认,罪名列表也被扩充。 记得当初李艳霞被抓时,舆论因为不解就产生过质疑,以为是当地政府容不下李艳霞的慈善之光,或者是不是她得罪了地方势力,颇有些为她打抱不平的意思。经过近两年时间,李艳霞犯罪事实被坐实,这次判决揭露出民间低水平的慈善被当作了敛财工具,爱心村的孤残儿童某种程度成了人质。 2018年5月,武安市民政局三任局长受到处理,波及十多个官员,或者被免职,或遭党内警告处分。民政局的官员被查办,揭示围绕李艳霞为孤残儿童争取权益的神话,不过是她各种手段运作的代名词。利用民政的非法配合,李艳霞将以孤残儿童名目争取的低保补助金据为己有。 被查办当初,李艳霞的账户上有2000万元的巨额资金,她还购买豪华车辆,养成奢侈消费习惯。从官方披露的信息来看,李艳霞以及她周围的核心成员,从孤残儿童的悲剧命运中成功获取第一桶金,而后,李艳霞不满足于挖民政墙脚,开始越过更大条、更敏感的红线,就是介入社会资源的巧取豪夺。 李艳霞团伙的罪状也主要来自于这个时期,她被指带领爱心村孤残儿童冲锋在前,阻挠工程施工,通过收养的未成年人制造社会压力,攫取特定的金钱利益。爱心村的性质随即变味,李艳霞收养的孩童成了她的“杀手锏”,成了主人与奴仆的关系,“爱心妈妈”走上不归路。 李艳霞有一整套自圆其说的话术来解释其行径,比如爱心村要生存、孩子要吃饭等等,每每被质问到关键处,她总是以抹眼泪、扮苦情来转移焦点。她的这套悲情牌如果只在民政内部上演或许能成,但越界到社会上“打拼”,假慈善的锋芒必定是无法长久。 (李利娟和爱心村的孩子们合影 来源:北青深一度) 也许李艳霞在慈善不发达、不完善的上世纪,确曾帮助过一些孤残儿童,但这种“帮助”并不纯粹,等到李艳霞意识到慈善可以变成生意来做时,她就刻意利用民政漏洞,将本可以在官办慈善中收养的儿童“截流”,将孤残儿童工具化,李艳霞就彻底背离了慈善的本意。 武安市法院的判决描绘出李艳霞等人的犯罪时间线,对爱心村着墨不多。可站在那些孤残儿童的角度,李艳霞等人的所作所为是很残忍的,等于是用一丁点口粮来维持他们生命、骗取他们的忠诚——他们先是痛失双亲、不幸残疾,而后在李艳霞这里被豢养成非人的掘金工具。 李艳霞的所作所为在慈善草莽史上应该不算个案,过去官办慈善存在很大短板的现实,给了他们施展拳脚的空间。他们的覆灭,可以说并不令人意外。将李艳霞和她的同伙法办,这是防止慈善被利用的必须,可耐人寻味的是,即便时至今日,网上还是不少人为其喊冤,念念不忘她曾经做过的那些善事。 (爱心村的孩子们大部分安置在武安市新建成的福利院 来源:武安市委宣传部公众号“新武安”) 对此仅仅谴责网友愚昧恐怕不够,而是需要看到背后的民意诉求。当这些野生慈善家被剿灭之后,他们所承担的那些善事,现在有没有被官方接管并做的更好? 李艳霞事发罪成,爱心村收养的儿童已经被武安市民政系统重新安排,不知道这些逃出“私人牢狱”的孩子,现在有没有得到更好的照料,生活的更安全、更有尊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剿灭假慈善的行动,就会受到更多更诚意的拥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