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4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铁霸座男”的遭遇正在为他的行为“买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4 14:3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站不起来”为由强占他人座位死活不让的“高铁霸座男”,这两天在舆论场大概真的“站不起来”了。霸占他人座位的他,如今也牢牢地霸占着热搜榜的“C位”。

将他推上“C位”的,不是他的视频道歉,而是他在高铁座位上作葛优瘫状的动图和不断被扒出的黑料。

一次霸座引发一场“链式曝光”,唾弃声也随着黑料叠加而滚雪球式地增加,“高铁霸座男”的遭际,无疑验证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这里的“还”,不只是被追究法律责任,还有遭到“舆论义士”们的道德追惩;也未必是为某个舆论触点而还,还可能是为之前犯下的各种过错集中还债。

移动互联网时代,道德评判的显微镜,早就成了人们的内置瞳孔。网民还会“迂回打法”,揪出当事人360°里的“死角”去穷追不放:早前因在车祸现场露笑脸引质疑的“微笑局长”杨达才,就被网民扒出名表;“高校女教师刘伶利患癌遭开除”事件中,涉事院长因开除患癌教师被扒出荣誉注水、学历或不实。

拿该事件看,“高铁霸座男”引发刷屏的触点是强占座位——坐高铁与高学历合成的“高素质”画像与其低素质的行为,形成了极致反差。此事将他带入舆论视线后,也成了“搭车式起底”的导火索。最终舆论果报论也在其身上显现:他的损人之举激起众怒后,也将其拉到了聚光灯下,之前的丑事因此被扒出。这些事成了其人品佐证的同时,也逼着他为之前的不堪行为一次性买单。

而时下的道德谴责方式,早已不是街头坊间零散分布的道德口水,而是舆论场上批判箭头对准一物的同声共气景象,通常还会呈现出回音壁效应。

在被唾弃、被挖坟、被揭老底的压力下,很多当事人很难再选择“拒绝三连”——拒绝承认、拒绝道歉、拒绝改正。

遭“链式曝光”,无疑是“高铁霸座男”付出的舆论代价,换个角度看,这也是网民以“破鼓万人捶”的方式给他敲响的警钟——“我劝你善良”,免得中了自己扣动扳机的“舆论评判之枪”。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