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1035|回复: 7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事微言(90) ——从打鱼人想到《卖炭翁》

[复制链接]

43

主题

112

帖子

1304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3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22:5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事微言90

                                                  ——从打鱼人想到《卖炭翁》

    《南方都市报》84日报道:南澳渔民开渔第一网捞上来百余斤马鲛鱼,却被龙岗渔政海监大队的工作人员拿走了,后为“澄清是非”,渔政方面承认拿了鱼,但又申明“没有吃进自己的肚子里”,而是“部分鱼给了一名原来在南澳工作的老领导,其他被一些媒体记者拿走了”。表面上看,渔政似乎虽然沾了鱼腥,并未吃到鱼肉,而是被“老领导”和“记者”瓜分了。

      笔者通观了此事的前后报道,觉得还真有点戏剧性:休渔期满,渔民积极出海打鱼;新闻媒体闻讯随行,一争报道先机;一市级纸质媒体记者通过南澳街道与渔政协调采访被拒后,直接与大澳方面联系随渔船同行,喜孜孜成功拍摄第一网;渔家正在收网,接到渔政工作人员登船检查电话;渔政工作人员同时接到一区级电视台记者电话,说是顺便联系一起拍摄;随后“分鱼”,渔政若干,“领导”若干,电视台记者“若干”后不满,大为光火,当场砸矿泉水瓶;渔政表白:渔政工作人员拿走鱼是因为与船主亲戚关系,船主发话,“我们是自愿送的”。请看看,这出剧有人物、有情节、有冲突、有高潮,最后是包袱打开“误会”和“质疑”消除,还留下一条光明的尾巴。

      不知为什么,笔者对此事心中难以“光明”,我相信大多数网友也有同感。我在农村长大,曾听老人说过一句俗语,叫做“蚂蟥听水响”,还听说调侃不良村干部的话:猪一叫,支书到。两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农民下水田干活,蚂蟥闻声立马过来吸血;农民杀猪,便有干部赶来吃肉。多年来百姓对“七所八所”的“吃拿卡要”又怕又恨,又躲又“敬”,还有一些“无冕之王”深谙白吃白拿之道,把“独家新闻”权力和权利发挥到极致,不由得你不小心伺候。说句良心话,如今渔民为环保和生态政策,已是被迫“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生计艰难,好不容易休渔期过,首网捕鱼,图个吉利,未想到鱼篓里的鱼被那些不捉老鼠的“猫”一抢而空,还要被迫说成是“好意相送”。只说是亲戚,不知是哪一个远房的远房的亲戚,不如说“中国同胞”一场更合适。要是白居易泉下有知,他诗中的卖炭翁比起今天的一些打鱼人来并不最可怜,因为那木炭不仅出手快,还得到了皇家“半匹红绡一丈绫”的报酬作为“炭值”,那可是大内的宝物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79#
匿名  发表于 2011-8-6 12:1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78#
匿名  发表于 2011-8-6 14:11:09
“自愿相送”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77#
匿名  发表于 2011-8-6 14:30:51
捞出潜规则的尾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76#
匿名  发表于 2011-8-6 14:32:44
自己吃了, 还嫁祸别人, 撤退她,说出一个老领导是借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75#
匿名  发表于 2011-8-6 14:33:29
小小一网鱼,引发出笔者如此之多的感叹与疑虑,这哪里是一网鱼,完全就是遗落在海中的一块镜片,虽然很小,却折射出深处的某些阴暗与丑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74#
匿名  发表于 2011-8-6 14:41:23
到底是亲戚礼尚往来还是恶吏“鱼肉”百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73#
匿名  发表于 2011-8-6 14:54:36
吃、拿、卡、要,是中国特色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72#
匿名  发表于 2011-8-6 14:55:34
鱼我们拿了,但是没吃......终将成为一句名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71#
匿名  发表于 2011-8-6 14:57:36
这叫分赃不公引发的“拿鱼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