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看似是小事,实则是指向社会道德建设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大事。
据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9日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弘扬传统美德、保障粮食安全,防止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其中,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最高罚1万元。 从目前我国国情以及传统文化来看,反餐饮浪费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我国虽然粮食产量世界第一,但考虑到十几亿的庞大人口总量,餐饮浪费无疑会给社会民生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我国传统文化历来讲求厉行节约,餐饮无节制浪费也是对公序良俗的违背。 此前,餐饮浪费多是一种主观行为,同时会造成粮食与自身资金的双重浪费,也有违传统美德。虽然多方有倡导、有落实,但在执行层面,仍会面临一些困难。比如对于他人餐饮浪费现象,人们即使反感也不便制止。 反食品浪费法的通过,则将推动针对餐饮浪费的管理制度化。此后只要人们在外就餐遇到此类现象,完全可以像对待公开场合抽烟一样,上前指出“你这样做不对”“浪费行为是违法的”,从而形成公共餐饮场合的监督合力。“反对浪费”也将在反食品浪费法的保驾护航下,逐步成为人们的主流价值观。 反食品浪费法对于餐饮商家而言也是利好。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这样的行为虽然可以短期获利,却给相关餐饮商家品牌形象造成损害。事实上,越来越多注重品牌及长期经营的餐饮商家,都已自发在顾客点餐时提供参考意见。“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最高罚1万”这一规定,看似是餐饮商家的刚性义务,其实也是对其的权利赋予,让商家针对顾客的过量点餐,可以理直气壮地加以劝阻,也推动自身规范化经营,推动餐饮行业风气向好。 吃饭看似是小事,实则是指向社会道德建设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大事。绿色、环保、低碳正成为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政府与公众的价值共识,而最大程度减少食品浪费,无疑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应有之举。毕竟,餐饮浪费本质上是对宝贵资源价值及农业生产价值的无视,而大量浪费的餐食也会加剧垃圾处理成本。 回顾人类发展历史,无数饥荒曾给我们带来了沉甸甸的灰色记忆。对餐饮浪费的有效治理,是今人对先人节衣缩食过往的不忘本,更是面向未来建立人与环境、与他人付出之间更和谐的内在联系,也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精神文明同步提升的体现。从这方面讲,餐饮浪费管理也是对经济发展模式和个人价值观的重塑与升级,其意义不可估量。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当我们真的不愁吃愁喝,就更要珍惜粮食,从而达到日常行为的节制、内心对真善美的认知及践行。 反食品浪费法也是依法治国的表现。针对包括餐饮在内各个社会领域的治理,道德自律与依法他律二者缺一不可,依法他律能够厘清餐饮浪费之前模糊不清的边界,让人们自觉对照法规进行合理饮食,最终通过法律约束实现社会道德的高层次推行。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毕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