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4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央视还原徽州宴老板娘遛狗纠纷,成“双方都不是好人”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30 17:3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央视还原了蚌埠女子遛狗纠纷事件。事件的缘由是安徽蚌埠徽州宴的老板娘邹某,当天在遛狗时,因未拴狗绳与邻居发生了纠纷。邹某声称“有钱不怕,几千万都赔得起”,“狗比人值钱”。事后有人将她谩骂的视频发到网上,引发海啸般的舆情,徽州宴也随即遭到声讨和抵制。热浪过去,央视采访了邹某和另一位当事人邵某,让这一事件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
事件基本没有大的反转,但是央视的采访更完整地还原了当时发生的全过程。在之前的传播中,网友焦点主要集中在邹某的过激言行上,指责她嚣张跋扈、仗势欺人、为富不仁,对事件的起因不甚关心,也缺乏了解。而央视的报道填补了这一空白。
据报道,当日邹某在小区遛狗没有拴绳,恰好邵某带孩子下楼买菜,狗扑到了孩子身上。邵某既心疼孩子又气愤不已,想到对方不是第一次遛狗不拴绳了,也没有第一时间道歉,便推了一下邹某,两人开始厮打,接着邵某又打了邹某一巴掌。邹某觉得自己还没来得及道歉,对方就动手了,狗也没有咬到孩子,对此也很生气,予以还击。
双方肢体冲突一分多钟后分开,各自回家。期间,邵某的丈夫上邹某家敲门,要她给个说法。后来民警赶到,在协调过程中,邹某开口大骂,邵某在现场拍摄了视频,将其发给朋友。据她讲述,不知是谁,将邹某的那几句话单独剪辑了出来,发到了网上,便有了后面的事。
对比之前的版本,事情的核心要素没有变化。起因仍然是邹某遛狗没有拴绳,邵某先动的手,邹某当着民警说“狗比人值钱”。不同的是,邵某的先动手,有了更具体的呈现。她不仅推了一下邹某,还打了对方一巴掌。这就让邹某那句叫嚣名言,有了一个更完整的语境和更详实的客观背景。用邹某的话说,自己是被激怒了,“当时脑子一下子就懵掉了,就失去理智了”。
看完这个报道,很多人还是坚持原来的看法,认为主要问题就是遛狗不栓绳的邹某,挨骂不冤枉。但也有部分网友立场有所松动,比较典型的评价变成了“双方都不是好人”。
从旁观者立场看,邹某的这番事后辩白,确实很难冲淡她叫嚣名言中令人不快的成分。她将人与狗作比,强烈冒犯了普通人的尊严,无论何时都不合适,被众口一声的指摘不冤枉。但现场视频若没有被掐头去尾的传播,围观者一开始能够看到事情全貌,了解她所置身的冲突场合,网络反应可能也不会那么一边倒。
邹某接受央视采访
这并不是要为邹某的过激言行开脱,她犯下的错明明白白,她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是想说,无论是理解一句话,还是理解一个人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不能只看其语义,还看要具体的语境。语义和语境是不可分割的。任何话语,若剥离了它当时的环境、背景和出发点,事后反思时,都会有偏颇之处。
其实,若没有后面碎片化的视频传播,这就是一件普通的邻里纠纷。警方对两人处以行政拘留,法律层面上的解决足以为此事定分止争。若邵某没有把视频发给朋友,若这段视频没有被有心人精心剪辑加以传播,双方的生活早已恢复正常。
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注定了它是一个“语境塌陷”的领域,围观者容易被出位的只言片语吸引,往往来不及追根溯源,去注意内容发生的语境,就作出评价。评价是每个人的权利,但对于被评价被谴责的一方而言,成千上万的谩骂汇聚在一起,是不堪承受之重。即便事后予以澄清,对当事人的影响也很难消除。这次的邹某确实有过错,算不上多冤枉,可以往因为事实翻转而发生误伤的事,并不罕见。
总之,我们应慎用评价的权利,不要轻易地被一些掐头去尾的视频和碎片化的内容煽动。在评价之前,先问一下自己,里面说的是不是全部事实,我是不是足够了解话语的语境和事情的全貌,这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素养。
文| 徐媛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