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光 近日,某媒体一篇题为《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的评论文章,引发各方热议。对此,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回应称,他注意到了该文章和网友评论。他表示,新东方如果直播带货,会向李佳琦或者薇娅取经。对于新东方跨界到原本并不熟悉的农货直播领域,感谢记者给了一个非常善意的提示。最后,还表示将不负期望,努力前行。 俞敏洪和记者的这番你来我往引发舆论强烈关注。有意思的是,相比俞敏洪的冷静,一些舆论对这篇评论很不买账,不少自媒体甚至发表文章直接怒怼。 这些舆论背后的情绪并不难理解。就在前几天,新东方无偿捐赠八万套课桌、全额退学生学费等一系列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的行动收获了社会广泛好评。作为国内最大教培机构的创始人,俞敏洪的这些行为被认为是壮士断腕、体面退场。更多人关注的则是,新东方作为一家企业将何去何从,数以千计的教师、职员将如何解决生计…… 也因此,不少人认为记者的这篇文章给新东方的转型之路泼了一盆冷水,无视企业难处,站着说话不腰疼,有妨碍企业自主经营的嫌疑。 作为旁观者,记者当然可以给出自己的见解或提醒,但是最终承担商业风险的还是企业本身。至于未来新东方是否进入农货直播领域,都是企业自己的选择——毕竟没有人比俞敏洪更了解新东方。 站在新东方的立场,俞敏洪试图进入农货直播领域的转型计划,也并非一时兴起追逐快钱、“照搬李佳琦”,而是有详细的布局计划和经营理念。有媒体注意到,近期新东方相继成立多家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销售化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农作物种子经营;出版物零售等;此外也招兵买马,为公司搭建供应链、建设采购体系、进行选品工作准备。 抛开这些硬件不谈,新东方的名师本来就自带流量,幽默风趣、口才了得这些特质,也是一名优秀的网络主播所具备的特质。作为新东方的前明星员工,罗永浩在欠下巨额债务后,靠直播带货上演的“真还传”也是互联网的一个传奇。如果网络直播真能为新东方的老师们提供重新就业的机会,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另一方面,农货直播与其他直播还不一样。因为教育程度、技术鸿沟、产品规模等原因,很多农民其实并不具备直播带货的能力。也因此,当下我们看到的农货直播往往带有公益的色彩,更多的是靠从上往下的媒体策划来吸引流量注意,而不是农民自发、常规的直播。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县长、市长做客直播间推销特色产品,这也是农货直播被称为惠农直播的原因。 而作为培育了国内最大教培机构的企业家,俞敏洪如果真像他所说的“成立一个大型农业平台”,整合产业链、整理市场信息需求,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改变惠农直播,利好乡村振兴,确实是一举几得的好事。 俞敏洪在某平台直播截图。当然,俞敏洪和新东方该不该进入直播领域、如何转型,基于不同的立场,外界可以给出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但是最后的决策权还是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 回到此事本身,从更深的层次来看,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社会各方对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的渴望,是给企业家创造更宽松的经营环境的诉求,是对诸多教培机构转型之路的担忧和困惑。这也是网友看起来比俞敏洪还生气的深层原因。 新东方作为教培领域曾经的“明星企业”,其转型之路自然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无论结果如何,风险的承担者肯定都不会是那些说三道四的旁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走什么样路,干什么样的事,只有新东方才更清楚,我们不如再看看,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嘲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