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步行出门上街, 最担心的可能不是人多拥挤, 而是悄无声息、“嗖”地一下 从身边飞驰而过的各类电动车。 有时候就差那么一点点, 就要被它撞到了。 等你缓过神儿来, 车已经跑出去很远, 只留下你在那里后怕: “太危险了,要是被撞了可咋办?” 仔细一看更让人诧异: 有的车还不是电动摩托车, 而是电动自行车! 可那个速度、那个范儿, 一点都不输摩托车。 这事儿可真蹊跷!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 近年来, 我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超3000万辆, 社会保有量近3亿辆。 电动自行车因为绿色环保、停放方便、经济节约等优点 深受一些上班族、外卖和速递小哥的喜爱。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电动自行车“大军”。 “火热”的背后危险丛生, 和电动自行车有关的交通事故也触目惊心。 201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中, 驾驶电动自行车导致的死亡人数达8639人, 受伤人数达44677人, 伤亡人数接近非机动车伤亡人数的70%。 而超速行驶是造成死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 按照国家标准, 电动车设计速度最高不能超过 25公里/小时, 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以正常速度骑自行车。 可有些电动自行车跑起来, 比设计速度50公里/小时的电动摩托车还快。 近日, 总台央视“3.15”晚会揭开了其中的玄机。 原来, 一些电动自行车厂商明知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和关键数据防篡改装置的要求, 却为了多赚利润, 提供限速破解服务。 甚至还有厂商亲自出手, 为经销商——相当于直接为购车人提供破解服务, 让车速提到约40公里/小时,甚至更高。 更“神奇”的是, 很多经销商玩起“提速不改表”的操作, 让仪表盘上始终显示不超过25公里/小时, 以便在交警面前蒙混过关。 
一些厂商和经销商无底线追求利益最大化, 迎合一些消费者对速度的需求, 进而来了个“里应外合”, 让相关国家标准成了“纸老虎”。 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执行, 就如同一张白纸没有效力。 车速提上去了, 紧急制动距离长了, 埋下的是诸多交通安全隐患。 
有人说,速度快了可以早点到。 这是为了效率,也是为了生计。 但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没有小事。 交通参与者不只是电动车骑行者, 还有其他骑行者和广大行人, 特别是老人和孩童。 他们背后也有无数追求幸福的家庭。 骑行者下车之后,也会面临同样风险。 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个体安全、身体健康 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 改装后的电动自行车出事故, 骑行者无异于害人害己, 最终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保证安全,牺牲一些速度, 符合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利益。 
电动自行车不同于摩托车, 无论如何换“马甲”, 只能在自行车的维度考量速度需求。 刹住“超速的”电动自行车, 需要社会“一盘棋”联动解决。 一方面, 设计部门要提升防篡改软件的水平, 让这项技术不能“谁都可以轻易做手脚”; 监管部门也要严查车辆的出厂设置, 防止被别有用心的厂商篡改; 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查擅自改装车辆的经销商, 让路上跑的都是“放心车”。 另一方面, 大型餐饮配送平台应督促配送员遵守交通法规, 同时制定更人性化的规则, 适度减轻配送员的时间压力, 比如在高峰时间段降低速度要求, 确保他们的安全, 也减少他们对高速电动自行车的需求。 只有疏堵结合,综合治理, 才能让马路上的电动自行车安全行驶, 不再危及你我的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