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4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岁男孩为父亲买车,折射教育的可能、社会的多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22:1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江苏连云港,男孩李潇用视频记录了自己为父亲买车的过程,许多网友纷纷点赞。多年前,李潇发现自己在电子竞技极具天赋,中考成绩不如意的他毕业后成为一名游戏代练,之后转型做电商。近日,19岁的他用积蓄为父亲买了一辆二手小轿车,“当年我做代练,身边的人都把我当‘反面教材’,父亲却一直支持我,还给我送了当时配置最高的手机,现在我把它改成能为父亲遮风挡雨的新伙计送给他。”
与其说是孩子孝顺,倒不如说是一段教育佳话。孩子当年想做游戏代练,只有父亲支持。父亲收到的新车,是给开明教育的一个回报,他的孩子并没有沦为笑话,相反人生过得还不错。
其实这个故事讲述的道理并不是“年轻人就该去打游戏”,而是教育应当为人生留有可能性。这让人想起一个曾经的热门网络话题——“被父母篡改高考志愿该原谅吗”。有不少网友曾分享经历,讲述自己如何在父母的巨大压力下选择了高考志愿,和这个新闻倒是可以对照着看,其实是两种教育思路的展现。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即“有限理性”。即人所获得的资讯、知识与能力都是有限的,所能够考虑的方案也是有限的,很难去找到绝对正确和最优选项,也很难真正地为他人决策。家长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去为孩子选择一个自认为最好的出路,倒有可能是漏洞百出的。相反,尊重与支持,倒不失为在承认“有限理性”前提下的一个现实选择。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们应当乐见这种故事。年轻人有更多实现价值的路径,家长可以更加包容、松弛与孩子相处,这一定是个更理想的社会图景。又何必动辄把人定义成“正面教材”“反面教材”,把人生路径限制得过于狭窄、逼仄?这个故事并非什么“成功学案例”,但它折射出了教育的可能、人生的宽广和社会的多样,可以带给人们一些更通透的思考。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易之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